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寻找最美古村古镇——延展六百年古居民的画卷

颜雨彬


  俯瞰高椅 

  前往高椅古村的路上,一路惊叹着,成片的窨子屋,散落的古树,即将收割的稻田,摄人心魄。路途风景竟已如此,高椅又该是怎样的美好? 

  沿着竹林,蜿蜒向前,行到村口。站在高高的观景台往下眺望,瞬间便被一份古朴的气质迷住:上百栋黑瓦翘檐、封火白墙的明清建筑聚集在一片绿意的平地上,三面青山环抱,宛如一把太师椅托起了这里的房屋田地,东面的巫水河在村边走出一道拱门的形状,静静的河面上有渡船在劳作,唯一的几栋三四层的楼房被建在一块高地上,那是村里的学校。炊烟从古老的屋顶上升腾起来,傍着村子里喧闹的人声,一幅鲜活的田园诗画就这样呈现眼前。 

  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依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高椅由此得名。从整体来看,高椅古村的先辈们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富有哲理的规划布局融合在一起。古村以五通庙为中心,每栋建筑坐北朝南,外表相似,呈梅花状分布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村落分为五个自然村庄。村内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五百年间的古民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村落,在中国已经屈指可数。一条石板路,一扇老宅门,一处青砖墙,一副水墨画。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民俗博物馆”。无论从古民居建筑群落的地理分布还是建筑的形态特点、以及内部结构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的关系,高椅古村都极具人文特质。 

 

 触摸高椅 

  我们刚刚抵达村口,义务消防队队长杨进发笑容满面迎了上来。原来,高椅又称“八卦村”,入得村子,穿行其间,若没有熟人指引,定会迷路。 

  近距离欣赏高椅村,更觉其美。村中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徜徉其中,幽深安静。每户农家的院子都种有果树或花草,三五位长者闲坐在自家木门前聊天,间或友善地看看过往的游人。那池塘的荷叶,古朴的木屋,门窗上精妙的雕花,屋檐上艳红的灯笼,挂满南瓜花的竹篱……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纯朴与自然,让人的心,也回归于宁静与淡泊。 

  走在幽深小巷,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十分引人注目。古村建筑为木质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楼房,四周封有高高的马头墙,构成相对封闭的庭院,当地称为窨子屋。建筑都是高墙封闭,仅开小窗,有防风、防火、防盗的特殊功能。近百年来,高椅村尚没有一家失火殃及四邻的先例。 

  这是典型的明代江南营造法式,侗乡风情更増添一份民族特色,照壁、墙头、门窗花纹各异,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或瓜果牛羊,可以判断出当时的主人是武将,还是文人,亦或农家。飞檐脊饰更是各有不同,或龙腾凤舞、或花鸟人物,极尽精美。丹青墨宝、石雕石碑随处可见。庭院内的木构楼房,门窗多有精美雕饰,不少庭院、堂屋前悬挂匾额,照壁多绘壁画,屋内明清家具随时可见。 

  七转八拐,我们来到一个池塘边,周围有木质栏杆。刚好碰上一位导游在向游客介绍,这里被称为红黑鱼塘。地基用小青石砌筑,高出地面六十公分,有较深的排水沟,房屋密集区还设有下水道和水塘。红黑鱼塘开凿于清朝嘉庆末年。左塘是用来养观赏鱼,故名红鱼塘。右塘用来喂养食用鱼,故名黑鱼塘。两池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虽然整个村子是以木质建筑为主,但由于高墙封闭,下水道纵横,高椅得以防火、防潮,使这些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历经六百多年不朽。 

  五通庙好比高椅的龙穴,是建筑的中心。每栋房屋坐北朝南,外表相似,户户相通,呈梅花状分布排列,好似五瓣梅花。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村落分为五个自然村庄。迷宫般的格局,外人是难以走出的,故村子几百年从未受过土匪、强盗的骚扰。 

  按农家习俗,像高椅这么大一个村团,寨子中是不能出现坟墓的,但我们却在村中见到一座古墓。墓主是高椅杨姓始祖母蒋氏,被高椅杨姓人家尊称为“蒋太君”。据传,蒋太君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抗元女英雄,元军南下侵入高椅时,她为保护高椅村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带领着全村百姓与元军英勇抗战,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牺牲后,高椅村百姓为纪念蒋太君,就将她葬在这里。 

  东兜西转,一栋带有西方建筑风格的楼房很突兀的出现在我们眼前,细看楼前的说明才了解到,该楼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因楼前地势空旷,适宜于赏月而称为月光大院。月光大院于光绪20年失火被毁,现在仅剩此旁楼——月光楼。因该楼主人在民国初年曾到国外留学,接受了西方思想,于是便将月光楼改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 

  耕读传家是高椅人的骄傲。有文人吟诗作赋的“醉月楼”,后改为女子学堂;有村口老人闲谈的一甲亭,“不作长亭构短亭,乘凉多半属颓龄”,白天只供老幼病残休闲聊天,不允许年轻健康男女在此偷懒;还有清代学堂“清白堂”,“苦读寒窗人不寐,五更犹听诵文章。”遗风犹存。在高椅,这些不是表演,这是他们真实的生活。 

  在村里转悠半天,深深地触摸到高椅的美,是由内至外的,是文化晕染的,是岁月滋养的。 

  呵护高椅 

  

 

  高椅村建筑奇特,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在防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古村独具匠心的消防文化理念,蜿蜒幽深的石板小巷,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古老而又精致的消防水缸,清朝嘉庆末年的红黑鱼池,处处体现了高椅村数百年来高超的防火设计,正是先人的智慧,才创造了这里600多年从未有过火灾记录的奇迹。 

  高椅村始终与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既避免了外界的侵扰,又养成了村民们淡定自如、波澜不惊的性格,再加上古朴平和的大宅家风,更使得这座古村俨然成为了一处世外桃源。随着这里的名声鹊起,“中国十佳古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自从高椅村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以来,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日益增多。如何开发利用这一个精品旅游资源和保护好这一古老建筑的安全,已经成为当地有关部门和村民关注的焦点。 

  高椅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韵陪着我们边走边聊,自从2010年高椅村被怀化市政府确定为“示范村寨”创建单位以来,会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旅游、文化、规划、电信、交通、水利、文物所、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确保古村原有建筑景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古村特色“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五改工程”和“六个一”建设。 

  “五改工程”,即:路改、水改、电改、灶改、寨改。修建了13公里至高椅村的消防车道,五个自然村落之间都有可供消防摩托车通行的消防车道。修建了3000立方米的水池,修缮了现存的18口水塘、14口水井和村民家中的消防水缸,提供了充足的消防水源。在原有12个消火栓的基础上,新添置了38个消火栓,取水范围基本能辐射到每家每户。村民做饭用的火塘只作为游客参观的景点,每家每户修建了节能灶。电改方面还只完成了户外改造,室内电线争取在今年底或者明年改装完。 

  按照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标准开展了古村“六个一”建设。在村口醒目位置设置了一块40平方米的大型户外广告牌,制作了一块大型木制仿古的消防宣传栏,内容有消防水源道路示意图、高椅简介、古代消防与现代消防的文化内涵等;在景点线路安装了40块木制仿古消防宣传标语和警示标语;在“巡夜打更”、“红黑鱼塘”、“防火马头墙”、“消火栓”、“天下第一水缸”、“月光楼”等主要景点制作了木制仿古消防解说牌;对沿线消火栓制作了木制仿古消火栓箱,内配有两盘水带,一支水枪;成立了由20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配有20套战斗服、战斗靴、消防头盔;设置了一间60平方米的消防工作室,里面展示了消防常识、灭火预案、义务消防队队员名单、和部分消防装备。 

  村长杨连城告诉我们,古民居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也得益于老百姓的防火意识都很强。全村有603户、2400余人,有104栋古民居。自发组建了一支20人的义务消防队,年龄都在50岁以内,身体健康,要常年在家。请现役消防官兵组织培训,如何铺水带,接水管,如何操作机动泵,怎样迅速处置火警等。每天晚上安排专人打更巡逻,每隔2小时打一次,从晚上8点一直打到凌晨5点,每晚打5次。每家每户都发放一本《高椅古建筑群消防指南》。最近还添置了154个灭火器,100个能装1吨水的大型消防缸,分配到每户家庭。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李韵欣喜地告诉我们,高椅村2013年10月份被省发改委列为“六到农家”示范村之一,可以得到省、市、县三级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新建或改造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今年6月30日,高椅村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也将有望获得中央财政的资金扶持。对于没有完工的消防管道、消火栓等消防设施,户内电气线路改造,都申请到了资金,完工只是时间问题,力争在今年底实现。 

  随着消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高椅村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消防安全工作体系,为古民居构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古村。

来源:湖南省消防协会
时间:2015-04-09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