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抢救挖掘历史资源开发杨家将民族文化

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


  城步山青水秀,地形地貌奇特,东与新宁崀山、南与桂林山水相连、媲美的“南方呼伦贝尔”国家四A景区南山牧场,还有亚洲第二的国家森林公园两江峡谷长廊。城步不仅山美水美,奇特的是人文历史美,民族文化美。中国南方杨家将文化是城步人文历史文化中的奇葩。抢救挖掘杨家将历史文化资源,利在必得,势在必行。 

  珍贵历史资源确定历史地位 

  城步杨姓自唐末、宋、元、明700多年间可谓是豪姓大族,整个城步及周边县市以杨姓为大姓,史称“杨半边”,占整个常住人口的50%。从本县正史记载关于南方杨家将的资料不多,现存发现的是国家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元史》、《明史》及城步民间杨姓村居明、清时期的《杨氏家谱》。杨家将文化资料,主要沉没在广阔的民间。杨家将人物也是由民间自发而起。杨再兴、杨通贯等都是民间产生的。我记得儿童、少年时期,我家收藏了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近20卷关于杨家将文化的谱牒;当时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被造反派销毁了不知其数的文物、文史资料。我大爷爷杨宗俊为了保存这些珍贵资料,把卷宗资料藏了又藏,利用晚上周转多处,为了不被发现,安全保存,大爷爷杨宗俊把资料送到我父亲杨支斌手里,当时我父亲既是土改积极分子、中共党员,中南林学院毕业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能够对付造反派的搜查,案卷资料在我家里也是转藏了多处,先是藏于屋顶的阁楼阴暗处,后又转到光线暗淡的谷仓里,用塑料布包扎好放到稻谷的底层边角里。这些资料到2004年至2008年间省政府参事室组织省历史文化考察团、省文史馆的阳盛海、省文艺出版社的专家李鸣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伍新福、省民协副主席马少侨研究员等七个单位的18位专家进行考证,与国家正史相对证,主要有宋朝杨再兴代表集团,元朝杨氏九将杨完者代表集团和明朝杨洪父叔子侄代表集团。城步有杨家将历史人物54位。与其它众多史料佐证,最终确定了“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的历史地位,并于2008年10月授予城步苗族自治县“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铜牌。 

  《城步杨家将故事》被省文化厅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步被称作中国南方杨家将故里。城步杨姓大族以杨姓命名的村有22个,如“杨家山、杨家团、杨家湾、杨家洲、杨家岭,杨家堡,杨家沟”等杨姓专居村落,很少有其他姓氏杂住,每个杨姓村人口均在千人左右,较多的是西岩镇杨家山村有1600人,儒林镇的清溪村、大竹坪村均有1800人,蒋坊乡的杉坊村、柳林村、竹林村,白毛坪乡的下小言村、白毛坪村,长安营乡的岩寨村,汀坪乡的坳上村等等,杨姓人口均在1200人左右,全县12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均居有杨姓,据《杨氏族谱》记载,在元朝、明朝、清朝杨姓迁往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湖北、广东等省市也较多,外迁总人口发展至今日,据城步清、嘉庆二年《杨氏通谱》记载,城步外迁人口及后裔几百年中累集已上200万之多,所以每年的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均有来自中南七省的杨姓到杨家将人物的始祖杨再思墓烧香祭扫,每年的祭拜者不少于5000人。 

  为了使杨家将文化更丰富,更能体现其文化精髓,我们还须下功夫、下大力气进行抢救与挖掘,要大力整理、收集散落的文物与文史资料,要做好群众工作。发现文史资料与文物要及时上缴,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文物与文史资料的补偿措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鉴别与保藏,从而使散落在民间、社会的文史资料与文物有一个相应的处所,恢复其本身的价值。据笔者所知,散落在民间的石雕、石刻、官方的“圣旨”文书等文物,确实不少,但愿上缴的则不多,甚至尽力据为己有。 

  杨家将故里、传诵英雄史诗 

  城步杨家将文化在其始祖杨再思的创立下,以“天地国亲师”为治理社会的宗旨,自唐朝末期开始,治理“南蛮五溪”地区和桂北、黔东南、川东南、渝东南近70个县市,使得该地区在五代十国之乱时,政治、经济均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被后唐和宋朝多次封王、封候,予以褒奖。城步杨家始终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修身治家,为国平天下的家族教育规范,立有家规、族规等教育模式,使杨家从唐末,五代十国、宋、元、明多个朝代都有爱国将领产生。主要体现在“宋有杨再兴,元有杨通贯,明有杨洪父子,丰功伟绩,照耀宇合”(清、乾隆《宝庆府志》)。所以千年杨府培育了54位将军,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经历近千年的多个朝代的历史事件,英勇爱国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使杨家将爱国思想臻然显靓。在城步杨姓村落中,有谱书的记载,有牌匾的记载,有碑刻的记载,记载了杨家将的爱国精神,主要有“忠义惟凭一点心,疆场誓死万人钦”,“历代开基⑴赤水杨⑵,忘家为国岂怀帮”,“武略文韬推上将⑶,金牌银印赠元戎”、“为国忘家尽忠心、平夷⑷功绩屡朝钦”、“勋裔”、“父叔品臣”、“杨氏世勋”、“杨氏九将⑷”,明史记载:“明代平北⑹之功,唯杨姓之将才不及比尔”,明代杨姓将才主要指儒林镇大竹坪村杨氏官厅的杨洪父叔子侄,等等这些都是歌颂杨家将的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这些记载在《杨家演义》中是看不到的。在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主持下,从2010至2013年,举办杨家将公祭活动四次,参祭人员约伍万人,自改革开放的1982年开始30年中,中南六省的杨氏后裔清明前来祭祖的近百万人次。国家文联副主席、国家民协主席冯骥才称城步杨家将文化是城步杨氏数十代人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一种民族文化,所以杨家将故里几百年来一直传诵着一幕幕英雄史诗。 

  历史遗迹牵动专家考究 

  城步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的历史故事、历史文化、发掘珍贵的历史资源,心里由衷感到高兴和自豪,能够舒发我们对身边的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的崇敬、仰慕与热爱。我自小生长在城步儒林镇大竹村—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欣感荣幸,也被身边有这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所感染和鼓舞。但你如果没有经谁介绍,你进入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你体会不到她的内涵和内在美。因为杨家将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与洗礼,不去深挖、不去探究是发现不了她的内涵的。我本人30岁以前对该文化的发现不透,虽然看过《杨家将演义》这本历史小说,但对杨家将故里的故事深知甚少。历史遗迹一直牵挂着专家们的心,一是1983年看到一本《年青人》杂志,其中的有一篇卷首语,是当时的省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谢璞,文中写到“湖南人杰地灵,惟楚有才,明有邵阳城步大竹坪杨洪父子……”,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城步杨家将文化,从国家文学专家口里得出杨家将文化内涵。二是1987年县委宣传部、丁中炎副部长讲到城步杨家将人物相当一部是《杨家将演义》中的故事原形。他在贵州大学民族学报中发表研究文章,在中南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发表研究文章、文章都提到城步杨家将文化;三是2006年看到省民协副主席、邵阳市文化局长马少侨研究员在《宝庆风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表研究城步杨家将的文章,马少侨的儿子介绍,他1952年下乡城步杨家将故里、就看到杨家将的文化资料,也就从1952年开始研究城步杨家将文化,一直研究了半个多世纪,50多年,随他一起研究的还有邵阳市的学者易重廉、蒋永星,他们都撰写了关于城步杨家将的研究文章,被编入《宝庆风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四是自己亲自看到贵州黔东南州史志办主编杨昌润自1982年改革开放开始,便参与支持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的研究。自1983年至今30多年从未间断过对城步杨家将史料的调查与收集。每年清明节带领宗亲前来祭扫、捐资与捐物,对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起了个好榜样。本人也出于对杨家将历史文化的热爱,借助历史档案从2010年开始研究撰写杨家将研究文章,主要有《城步杨家将与太极文化起源》、《杨氏官厅与城步杨家将》、《千年杨府》、《打造历史文化品牌、引领县城经济发展之路》、《城步杨家将史迹考》等文章,连续三年参加省民族文化研究会,连续二年在大会作学术报告。杨家将文化历史遗迹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思想道德的遗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所有杨氏和其他姓人家都有“家先牌”“天地国亲师位”、“天高地厚国(君)恩远,祖德宗功师范长”,体现杨家将缔造者杨再思、杨再兴等对国家忠诚,教育整个大家族后人忠于国家,有功不傲,把建功立业,作为家训永世教育后人。二、军事思想的遗迹,宋、元、明时期飞山蛮首领闻名于世,宋史、元史、明史均对飞山蛮杨再思治理所辖地区以及高超的军事技能永载我国军事史和长期流传于民间,杨再思的快速作战能力,灵活战略战术,有人说800年后得到毛泽东的借鉴与运用,创造了“四度赤水”的军事奇迹,杨再思运用军事战器诸葛弩⑺及他的后代杨通贯、杨洪等战将的发扬,它的30连发弩在战争中发挥极大的军事威力,每场大仗所向披靡,该兵器被收入中国古兵器博物馆,这种旧兵器至今也在我县民间作为体育竞技项目,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新千年三次在全国民族体育竞赛项目中获得金奖。三是军队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军事队伍,主要是亦军亦农,以农养军,以军护农,在《宋史·蛮夷卷》记载我县多个乡寨成立乡勇、土军,直至元朝儒林镇大竹坪有七个练兵场的头目杨谷真、杨谷从、杨谷明、杨谷智、杨谷祥、杨谷尧、杨谷庆为朝廷诰封营骑尉(四品官职)。“营骑尉杨谷真居墙背底(大竹坪三组),营骑尉杨谷从居石门楼(大竹坪村二组),营场堡(今县行政中心旁大广场),营骑尉杨谷明团尾定正(大竹坪五组),营骑尉杨谷智居三门楼(大竹坪十一组),营骑尉杨谷祥居栗林背(大竹坪村一组),营骑尉杨谷尧居桐木村,三十六峰山脚下,营骑尉杨谷庆居大竹坪村大巷子。”(清乾隆杨氏族谱)这些都是杨家领兵训兵,驻兵的场所,周边存六个峰火台遗址,云雾岭峰火台,燕子岭峰火台和驻军古遗址等。四是战斗布阵纳入教学游戏当中,最为代表的“五子棋”,“安堂棋”,“龙门阵”等如何配合用兵,最后达到胜利的目的,这些游戏现在流传很广,传授村民的小孩,练兵项目的“跳田”、“考王”也把它们运用到现代乒乓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项目当中。五是地名三公堂、三公冢都是杨家将纪念堂、冢遗址,国公杨洪便葬在大竹坪狮子山打鼓洞口,每年都有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会同、湘西等地的杨氏后裔清明祭祖扫墓。六是民风、民情、民俗遗迹,为了纪念杨家将忠勇爱国的事迹,杨家将后人以“四·八”乌饭节纪念杨金花、杨文广,以每年的端午节提前至五月初四,为的是杨家族人配合杨家将早一天出兵,提前过节,这个节日留传至今数百年不改。杨家班辈轮次为“再正通光昌盛进,远大宗支开文运,志立全才守先公,永世兴荣家传定”,像“宗杰、宗章、宗俊、宗余、宗保等同名的人近200人,谱志记载与现有人口,同“宗”字辈有5000多人,文兴、文广、文学、文才”等同名字人近100人,同“文”字辈有6000多人。七是多次杨氏朝庭命官回乡祭祖留下了痕迹,最早回乡祭祖是明朝山海卫指挥佥事杨升(杨洪父亲),洪武五年(1373年)回乡祭祖,创建杨氏官厅,明朝万历10年(1583年)彰武伯杨王禹札武冈守备卢名世,回乡祭祖,题写“勋裔”牌匾,明朝太仆寺少卿,湖广监军监察御史杨洪第七世孙杨乔然(1645年)回乡祭祖,题写“派总关西”牌匾,清道光七年(1828年)湖广总督杨芳,陕西部院杨逢春,甘肃提督杨国芳,四川提督杨遇春一同赴大竹坪杨氏官厅祭祖,并题写牌匾“父叔品臣”,清嘉庆二年(1798年)清.四库全书编撰、江西宁州州判杨兆鱼禀回乡祭祖,并组织续修《杨氏族谱》。 

  从2004年至2013年底,城步苗族自治县共接待了湖南省政府参事室牵头组织的湖南省历史文化研究考察团、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文化考察组、广西师范大学组织的南疆文化考察团、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吉首大学考察组、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一师等几十家大专院校和文化组织。 

  强化责任措施、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村寨 

  城步杨家将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其深远的爱国思想教育意义与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打造魅力独特的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打造国家级历史、民族文化特色村寨,必须强化责任,重在落实。一是成立专门的县级领导机构、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工作责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方案》,乡、镇、村、居层层抓落实。二是要建设湘桂边境旅游圈,以世界地质公园崀山——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南方第一牧场——桂林国际旅游线为主轴线,充实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是:①完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杨家将故事、杨家将故里的相关内容,包括杨家将故里传统纪念节日、“四.八”乌饭节、“五.四”端午节、“大型杨家将清明公祭活动”;杨家将故里古遗址,如太极文化的发源地——太和庙的恢复、杨家将古墓的维修、兴建杨家将文武学校,建造杨家将故里周边的水、沟、渠、塘、楼、亭、馆等等的景点建设,这些景点要把它与峻峭、绿色、优美的三十六峰联系起来。②完善杨家将历史故事原型,打造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展现杨家将英烈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要让游客一到城步就能体验到杨家将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达到耳濡目染的目的,要有专项的杨再兴题材剧、杨通贯、杨洪父子、蓝玉、沐英等等历史人物的专题影视剧。③要建造能够让游客体验杨家将古战争的刀、枪、棍、棒、骑射、散打等战斗场面,建好杨家将演武场、练兵场、影视馆站。④要建好传诵千年英雄史诗的文化馆场,把杨家将忠勇爱国的英雄史诗由国家55名知名书法家书写,展现独立的杨家将文史馆。⑤恢复失传几十年的民间、民族体育传统竞技项目,建成使游客达到游、玩、体、健、娱、乐等健体场所。⑥要建设好以天下第一“杨氏官厅”为中心的大竹坪古民居,清溪古屋建筑群,建设好城步特色的“穿衣戴帽”文化村,建设有中国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将军村。 

  注:⑴是指宋、元、明三朝建国员勋杨再兴、杨通贯、杨升等。 

  ⑵是指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赤水河。 

  ⑶指杨通贯、杨洪等。 

  ⑷指边关抗击倭寇。 

  ⑸指元朝杨通贯、杨通智、杨伯颜等九人。 

  ⑹指明朝杨洪父叔子孙。 

  ⑺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城步南门口时修筑诸葛城,并传下弓驽战器。 

  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 

  杨凯焱 

  城步苗族自治县苗学会秘书长 

  城步苗族自治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城步苗族自治县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秘书长 

  城步苗族自治县移民局局级公务员 

  2014年3月22日 

  联系电话:15180947886

来源:邵阳新闻网
时间:2014-08-27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