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油茶的制作,当地人不说煮而称“打”,打油茶是人们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烹调技艺,是一种非物质活态文化。但是各地的工艺上略有差别,因而各地的油茶各有风味。湖南江永县女书大酒店董事长陶继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江永县以千古之谜女书、千年古村上甘棠、瑶族古都千家峒为代表的‘三千年文化’闻名遐迩,欢迎大家常来做客。”
除了油茶,这里还有独特的女书文化。女书是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这里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
对于女书,首先是刺绣技艺的展现,但是更重要的是江永女性习文的传统。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女性向来是只专女工,不舞文弄墨,但是江永女性却将二者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笔者认为,这与当地女性的独特地位有关。
勾蓝瑶一直延续着“好女不出石墙门”习俗,即好女不嫁出勾蓝瑶,多是女娶男嫁的招郎(入赘)成亲,因此许多人把“勾蓝瑶”谐音为“勾郎瑶”。“招郎”有“两不辟宗”和“男从女姓”之分。“两不辟宗”又称“两边走”、“半招郎”。即婚后男女双方家庭的生产和生活都要照顾。生下孩子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余类推。“男从女”即男子到女家后,生产、生活于女家,改随女姓,所生子女,全随母姓。
勾蓝瑶的女子不裹脚,在招郎成亲后是家庭的主要劳力和主事者,与男子共同劳动。勾蓝瑶男方入赘的嫁妆有点令人惊讶,仅需四个鸡蛋,即“四个蛋子”定终身,一般由男方母亲或媒人带给女方家。如果女方家长接受了,便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当男子来到女家,若女方母亲搬出红板凳给他坐,便意味着丈母娘满意这个女婿,可以在女家留宿,直到生子完婚。
“勾蓝勾郎”充分体现了瑶族男女平等的思想。这在以男权思想根深蒂固的古代中国是极其特殊的存在。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女书”这样一种的独特的文化得以成形。
一路走来,斑驳古老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瑶”式建筑和源自千年,绵延万代的勾蓝瑶族文化中竟然有现如今引起市井和学界广泛关注的有关女性地位的“女性文化”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镶嵌于现代都市的古老瑶寨和古老瑶文化中如此有“先见之明”的“女性文化”或许就是兰溪勾蓝瑶寨千年不衰,万代永存的秘密所在。(曾诗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