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探寻豪侠坪古村印迹

杨智伟


 
        一个有着千年居住历史的古村,村子四面环山,状如“五龙跳槽”,山上树木葱茏,一条小溪绕村而过,绿水长流。这就是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的大桥江乡的豪侠坪古村。

从怀化市区出发,走包茂高速到隆家堡收费站下高速,沿X038 县道到大桥江乡政府所在地,右转行驶4.3 公里即可到达豪侠坪,距离怀化市区只有70 公里。

9 月6 日,记者一行来到这里,放眼望去,满山的翠绿,溪水如多情的琴弦,弹奏着精彩的乐章。这里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真是天然的旅游休闲佳境。

迷人建筑

游览古村,就得先了解村子的文化。麻阳是苗疆前哨,豪侠坪村里98% 的村民是苗族。虽说是古村寨,实际这里是一座寨堡。尽管寨墙已毁,墙脚基石仍有迹可寻。现存寨门凹退寨墙直接平面丈余,门高三丈,为叠檐牌楼式构造。门楣以上,中题“敦厚周慎”族训,周边写意水墨画,山、水、树、草、鱼、虫逼真环绕。

“苗族人对居住环境和住宅本身的选择及构造都十分讲究。他们视宅如己,认为房屋所处的地势就是一个人的身体,屋前的流水就是一个人的血脉,房屋四周的草木就是一个人的毛发,房屋的瓦棚盖板就是一个人的衣服,房屋开设的门窗就是一个人的冠带。所以,豪侠坪村的房屋大多依山傍水,四周风光旖旎。”大桥江乡人大主席田定春向记者介绍,“这里房屋布局都是有独特意义的,很有特色,也很有历史了,这里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遗存最早的民居距今约七百年,一般墙高三丈,一律封火青砖砌成,都是成几何等边的斜角开门。”

一边听着田主席的介绍,一边穿梭在古老而又有特色的房屋间,彷佛能感受到当年村寨的建设者们,为了更好生活、更好地保护家园,在这些房屋布局上所耗费的心思。

两栋二层等高对峙,两侧等高厢房相连,中留敞亮天井,似北京“四合院”;或二进二层主屋相叠,前配等高厢房,留天井,颇具苏州园林建筑结构风格。

在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居里,透过厢房的窗户,只能依稀看到门缝里路过的人们。恍惚间回到千百年前,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只能透过这些窗户眼观看那外面的世界。

悠长古巷

从三丈高的古居出来,门口都是纵横交错,迂回悠长的巷子,地板全都是用石块铺成,走在这已经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上,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过去。

寨堡老墙虽已毁坏不少,但透过墙石堡基,依稀可见古村当年高大夯实的雄姿丽态。门墙花、鸟、鱼、虫水墨小画,依然折射着古村昔日的辉煌。

一侧三丈高的青砖墙在岁月洗刷下,略显黑沉,也让人回想起这里所经历过的时光。“文革”时“破四旧”以石灰、黄泥覆盖的“小资情调”——大门提字、楹联以及不远处的墙壁上一两处文革时期的口号,毫不客气地将那一段段历史展示在世人面前,没有半点遮掩。村子的后山修建起一处临时的观景台,从那里能够清楚地看到豪侠坪里鳞次栉比的房屋特色,而在临时观景台的一侧却有着一棵参天大树。

“这里原来是个书院,在村子的最高处。刚才走过的台阶都是很厚实的石板台阶,可惜没保存下来。旁边的古树就是当年书院的见证,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田主席站在古树旁介绍起这里被破坏的书院和当年的故事,“相传当年吴三桂和陈圆圆经过此地,还在书院中住过几天。”

古老印迹

从观景台下来,在巷子里转来转去,已经有点分不清方向了,忽然,田主席让大家往上看,一处破败的围墙上,有一个小台面。原来这是当年用来放油灯,也就是古时候的路灯摆放的地方。很幸运这里的路灯被保留下来,依稀能够让人想象当年的繁华。

抬头间,那“友如己齐”、“流沙世家”等一系列记载了当年房屋主人或者家族历史的门楹,彰显着这里厚重的历史底蕴。不远处,还有木锁、横幅等等印记,让人目不暇接。

古村落旁有一清澈的小溪,溪水四季不断,清澈见底,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不论下多大的雨,溪水都不会浑浊,而豪侠坪村的风雨桥就建造在这条小溪之上,风雨桥自然成了村民农耕生产、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

豪侠坪村民勤劳、聪慧,纯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好客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每逢客人来访都会拿出最好吃的米酒、腊肉招待。或许是四面环山的缘故,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一年四季水果不断。

桃、李、梨、柑橘、刺葡萄满山遍野。豪侠坪的村民知道大山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因此非常重视环保,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 以上,山上千年古树、百年桂花树遍布。

环境优美、村落独特、民俗浓郁、民风纯朴的豪侠坪村,正将她迷人的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等着您的到来!(图/文 本报记者 杨智伟 通讯员 李光 黄晓晴)

来源:怀化日报
时间: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