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古村古镇
道县楼田村


分类:文化名村(寨)
地区:永州市

   濂溪故里道县城西6公里处的楼田村,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诞生地。这一带地方是喀斯特溶岩地貌,风景幽美,旧时“道州八景”就有两景在此。村前阡陌纵横,每到初夏,禾苗葱茏,随风起伏,犹如波涛万顷的绿色海洋。村后道山高耸,层峦叠翠,远看好像一个笔架。村左是豸岭,状似一只怪兽,大有气吞山河之势。村右是龙山,绵亘数里,有如游龙下海。离村不远,濂水西来,绕山峦,越田野,经村边朝东北而去,到县城与沱水汇合称为潇水。濂溪水质清洌,每天春夏之间,雨水连绵,山洪暴发,而濂溪却仍然清澈如故。两水汇合,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因而濂溪又有秀水之称。

   濂溪故里村口便是一座四柱仿宋大牌坊,古朴典雅,横额上镌刻着雄迈飘逸的“濂溪故里”四个大字。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湘南奇观。”对联为何将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写进去?据说鲁迅和周恩来都是周敦颐的后裔,这濂溪故里自然就与这两位伟人有关系了。

   沿着环村公路进村,首先看到的便是濂溪祠。祠前的对联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

   祠有两进,第一进是供奉周敦颐塑像的地方。塑像立于神龛内,高2多,头戴三山帽,身着便服,外罩披衫,面色红润,飘着长须,袖手而立,凝视远方,令人肃然起敬。

   祠虽不大,却古色古香。特别是里面的楹联,都是历代大学者朱熹、张栻等人所作。一曰“千年道学兴吾宋,万世宗师首此翁”。一曰“道冠群儒,太极亭前春不老;书垂后世,光风台畔月常明”。三块黑底金字的大横匾,分别为“万世宗师”、“学达性天”和“孔孟后一人”。这些楹联与匾额,内容贴切,入木三分。第二进供奉着周氏历代祖宗的牌位。

   出濂溪祠,沿着公路继续前行,便是村庄,村庄住着280多户人家,都是周姓子孙。

   在村子南端的道山脚下有一石窦(圣脉泉)。左右两边的岩石上分别镌刻着“圣脉”与“寻源”,是明代石刻。水从石窦中流出,晶莹清澈,潺潺不绝。泉井一般都是春夏雨多混浊,秋冬雨少枯涩,而圣脉泉则不然。它像圣者一样,始终是那样明亮和清澈,成为该村待客的“美酒”。泉水经过村前,蜿蜒汇入濂溪。有如一条银色长练,紧紧镶嵌在村前的田野边。此泉原名濂溪井,后来因为周敦颐的学说“上承孔孟,下启程朱”,遂改名为圣脉泉。

   与圣脉清泉一路之隔有一亭,盔顶飞檐,古朴典雅,亭内刻有一联:“豸岭峥嵘,圣脉清泉,缨斯濯矣;龙山环绕,五星奎聚,仁者乐之。”亭边过去是10亩荷塘,开满莲花,披红覆绿,清香扑鼻。传说周敦颐少年时,在圣脉清泉洗完帽缨后,便在这里休息,观赏莲花。

   登盘山道而上,到半山腰,有“楼田惨案馆”。抗日战争中,道县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944年农历十一月初三,一群日本侵略军骚扰楼田村,村民早已躲散一空。日寇四处寻找,后发现两个小孩往村后的山上跑,即跟踪追去。追至山腰,发现一黑洞里有人。上午10时许,残暴的日本兵将柴草和辣椒堆满洞口,放火燃烧,并用风车向洞里鼓风,有568人被活活熏死。楼田村死绝12户、周家坊村死绝19户。楼田惨案永远向世人控诉着日寇的凶残!目前这里已创建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昔日“楼田惨案”发生地现更名道岩。道岩之奇,奇在洞中有洞,洞下有洞,集险奇峻秀美于一洞,融自然与人工于一炉。岩洞全长2公里多,洞内最高处有100多米,洞厅最宽处达50多米,有大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

   “安心古寨”是古代村民叠石砌成的聚居之所,门墙坚固,下面削壁千仞。如果敌人攻寨,乱石滚滚而下,在过去无枪炮的情况下,躲在这里确是万无一失。后每逢兵荒马乱,村民就往这里躲藏。寨里有“古代石臼”,是供避难的人捣米用的。还有一口“瑶池仙井”,大小约两平方米,不见水源,池里的水却总是满满的,大旱不涸,积雨不溢,水质晶莹,可供一二百人饮用。咸丰年间,太平军驻道州休整,清军围剿失利,到处抢劫。村民早有准备,将粮食家具、衣服钱财,老早搬到寨里。清军一无所获,围在下面放出话来:“如不送下钱财,要村民们活活干死在山上。”到了第五天,村民从这“瑶池仙井”捞出一条鲤鱼用丝草裹好,从寨上丢下。清军见鱼和丝草都是鲜活的,知道岭上有水,无可奈何,只得悻悻离去。

   道山顶上,新建一“太极亭”,飞檐翘角,壮丽典雅,游人在此远眺,新楼叠起的古道州县城,郁郁苍苍的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尽收眼底。山下新建的“爱莲山庄”内有食堂住室、花园客厅,能为游客提供方便的食宿和休息。

   道山之西4公里处有女崽井。井为大山下一个石窦,石窦上面的岩石,生着几株抱围大的桂花树,根系深深扎入石缝里,枝叶茂盛,清翠欲滴,远看像少女穿着的绿色荷花裙,将石窦严严覆盖住。当地人称之为女崽井。如果没有人指点,即使走到石窦边,也不知道这里有口井。井水如飞霜喷玉,甘寒清洌,三伏天气,喝上一口,水到哪里就凉到哪里。数九寒冬,反而温热,水面还飘浮着一层雾气。此水经过化验,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这里流传这样一首歌谣:“女崽尿,当茶泡,长期喝,难得老。”

   女崽井的附近,还有狮子岩与黑岩,从女崽井再西行3公里,便是“道州八景”之首的月岩。

   月岩是都庞岭下的一个大溶洞,远远看去,像巍峨的城阙。里面一洞三孔,东西两洞门对峙,中虚其顶,天光直透。东洞门高40多米,宽20来米,西洞门更大一些,高约70多米,宽约40来米。整个岩洞面积约百多亩,中间横亘着一座小山丘,南高北低,上面长满了茂林与修竹。站在洞内,朝东洞外看去,近处是小桥流水,阡陌纵横,远处山岗起伏,不少的村落掩映在树荫里。朝西洞外看去,群山矗立,如屏如戟,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洞内则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虬树葱茏。当你从西洞往东洞走,朝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见“明月”一弯,形似娥眉,像上弦的月亮。再往前走,那“明月”像镰刀,像小船,逐步由缺而圆。到了洞中,当顶便是“皓月”一轮,是为“望月”。再继续往前走,那头上的“明月”便由圆而缺,逐步像小船、像镰刀,最后又是娥眉一弯,成了下旬的“月亮”,被称为“一洞三月千古明”。

   月岩是鸟类的极乐世界,特别是成千上万的岩燕,在岩壁上的缝隙里筑巢为家,繁衍子孙。每当初夏,乳燕学飞,常常会从人们的身边掠过,给游人增加很多情趣。摩崖上镌刻着历代墨客骚人题写的“风月长新”、“广寒深处”、“乾坤别境”、“理学渊源”,摩崖石刻有数十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也特意来游过,赞叹道:“永南诸岩殿,道州月岩第一”。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