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故居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集镇,地处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里仁学校的斜对门。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为砖木土混合结构,盖小青瓦。20世纪50年代后5间老屋成了杨勇侄儿杨仲湘的产业,临原老街前栋两间改成商业门面,后面一间基本保持原貌。后栋堂屋坐南朝北,老式麻石大门架。左厢房是杨勇的儿童、少年时代跟母亲在一起的住房,右厢房则是杨勇二哥的住房。堂屋门口有一块不大的地坪,筑有围墙,朝东北方向开了槽门,今围墙基脚犹存。清朝末年,杨勇父母在这5间老屋前栋开了个“杨利生饭铺”。

文家市杨勇故居
后来不开店了,杨勇母亲就住在进店门右下角间成的一间小房内,直到1963年病逝。
杨勇(1912—1983),原名世骏,浏阳县人,胡耀邦表兄。少时就读于里仁学校和浏阳县立中学,受大革命影响,积极投身农民运动,1927年4月加入共青团。“马日事变”后,他参加10万农军围攻长沙,失败后转入地下斗争。1930年2月奉命调入红五军随营学校学习,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红三军团,历任宣传队分队长、大队长,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曾参加过两次攻打长沙和历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参加长征,途中率部浴血奋战,突破湘江封锁线,转战云贵高原,屡立战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勇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七团政委、独立旅旅长兼政委、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曾参加平型关战斗,首挫日军嚣张气焰。1938年9月在山西西公岭、油房坪、薜科里等地伏击敌人,三战三捷,毙伤敌旅团山口少将以下1000余人。次年8月,指挥梁山歼灭战,歼敌三十四师团数百名日伪军。

杨勇(左)与胡耀邦在延安
解放战争中,杨勇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曾参加平汉、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诸重大战役,其中在鲁西南郓城战斗中歼敌两个旅,俘敌副师长理明亚以下8000余人,获军区通令嘉奖,记大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勇历任贵州军区司令员、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被监禁6年,复出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及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2004年,杨勇故居公布为浏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