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古村古镇
中方县荆坪古村


分类:文化名村(寨)
地区:湖南省

    荆坪村位于怀化中方县中方镇潕水河西岸。战国时这里是牂牁古国之都且兰古城,汉代为舞阳县址,唐宋为溆州城址。1987年考古学家对荆坪新园遗址进行考证,认定1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并将此地文化命名为“舞水文化”。宋熙宁七年(1075),当朝一品大员潘仁美的孙子潘贞周从山东的青州府迁入荆坪,见潕水河边十里沃土长满荆条,故将此地取名荆坪。他令家将亲兵开恳了这片土地,建立了村庄,立了宗祠,从而延续至今,传世30多代,有930多年的历史了。

    要进荆坪村,必先渡潕水河。这里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手扯摆渡方式,一条大铁索牵到对岸,船工用特制的木钩挂在索上,使全身之力扯船。抵河西岸,有两个麻石码头,左边是男码头,右边是女码头,以前男女要分开过河。上了岸,可见一群峙立于绿林中白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依次是关圣殿、潘氏宗祠、五通神庙。关圣殿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为厅堂、正殿两进,门楼与潘氏宗祠一样高大,富丽堂皇。堂殿两侧有走廊相连,仿佛一座四合院。正殿中央供奉着关公座式木雕,两侧分别立着执刀周仓、捧印关平。关圣殿右边与潘氏宗祠共一砖墙,走廊上有小门相通,门上书“别开生面”。

荆坪古村观音阁门楼

    潘氏宗祠雄镇渡口,数百年如一日地守望着远游归来的荆坪人。它占地面积有1600多平方米,是湘黔两省相临10多个县市潘氏族人共同祭祀的大型宗祠,始建于宋代。潘氏宗祠见证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过战争、匪患,但最可怕的还是洪水。推开潘氏宗祠厚重的大门,就仿佛进入了一条悠长的时间隧道,天井、厢房、殿堂,无不透出浓浓的沧桑感。在它的外侧墙壁离地面5米高的地方,一片青石镌刻着15个字:“嘉庆陆年端阳后三日洪水涨至此记”,如果不是这块小小的水文碑石刻,谁能想见这温柔娴淑的潕水河也曾经是如此放荡不羁。

荆坪村潘氏宗祠

    宗祠正殿分为3间,每间都有一座石砌神龛,神龛上挨挨挤挤立了很多牌位。据潘氏族谱记载,荆坪潘氏还是北宋奸相潘仁美的后代,但后人都以他为羞,灵位也就少了他的名字。

    制坪古村在被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前,就以潘仕权故居而闻名。潘仕权(1701—1772),字三英,号龙庵,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尤精象、数、音律、八卦,在京时为钦天监博士、太常寺博士。潘仕权以“天命之为道,人命之为性,道也者有不可布予力也”的道理开启了乾隆皇帝一代明君的思维大门。它也是一个杂家,有《学庸一得》、《洪苍九畴》、《大乐元音》等书传世,《四库全书》中都记载有他的书目。潘仕权回乡后,时古驿道从荆坪穿过,因为有了皇上赐封的“见官高三级”的圣谕,当地的官员和路过此地的文武百官都得敬他三分,所以在荆坪古渡码头边修有一座“下马亭”,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可惜的是故居如今已不复存在。

    离潘仕权故居不远,有一座节孝坊。节孝坊是乾隆五年(1728)为了表彰潘峻之妻(潘仕权婶婶)李氏而建。李氏嫁入潘家14年,丈夫去世,她含辛茹苦抚养四子成人成名,在她51岁之际,得到了知县授予的这个荣誉。节孝坊是用红砂岩砌就,顶部长满了草木,在细雨纷飞的春日,仿佛诉说着昨日凄凉的坚守。

    现在的荆坪古村依然为潘姓人家聚族而居,每一户均为独立的小院,四周为封火墙,大门外为里巷。里巷呈井字形八卦图案分布,纵横交错,石径幽深,陌生人进入很难找到出路。每院有盖大飞檐翘角顶的宅门呈八字形向外张开,当地俗称为大门屋。荆坪谚云:“斜角墨,翻天凿。”说的就是明清时木工高手们的绝活。里巷中不时可看到高墙的砖上有“崇祯柒年九月初一滩头作砖”一类的铭文,记载着这些建筑物的年龄,大多距今近四五百年。

    荆坪还有一口古井。井是唐代古井,呈圆形,深19.5米,通体以花岗岩石砌成,井口覆盖着花岗石盖。千百年来,荆坪人的脚板已把井口坚硬的青石板磨得平滑如镜。荆坪村有7棵古树,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每棵树都有不同的特色。渡口边上的古树面向河水的一侧树皮斑白,枝叶疏离,另一侧却枝干虬劲,树叶繁茂。五通神庙前的古树,树干笔直,直插云霄,像个英武神勇的将军,终年守卫着神庙。最古老的是一棵重阳树,也叫许愿树、娘亲树,距今至少1400年,沉蘑的树身已经倾倒到几乎与地面平行,重重地压在水泥制的树形拱门,身下不远处设有祭拜的神灶,香火很盛,与不远处的五通神庙不相上下。荆坪古村的一条千年古驿道,宽约2.7米,从村中穿过,是古代连结西南的要道。因此地东至安江、南至黔城、西至芷江、北上泸阳俱约30公里,故得名中方驿站。当年的八百里加急文书就在这儿换马,王昌龄、林则徐也曾在此留下了足迹。荆坪村沿河一线,今天还保留着宽阔的跑马场。临风侧耳,我们仿佛还能听见不尽的马蹄声渐行渐远,跑马场的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荆坪村潘氏宗亲使用的千年古井

荆坪村五通庙

    开阔平整的村落,宽容而温情的古树,让所有荆坪村人都显得善良和雍容。“荆坪”二字的由来,就是潘氏先人历经千辛万苦,从荒野中开辟出来的一片平整的沃土。据说,如能鸟瞰,可以看到躺在潕水长臂里的荆坪是一条“鲤鱼”,临河为尾,远处是头,想必这是一条从河里跳出来却又并不远走的鲤鱼。持一杆竹篙,撑一叶小舟,摇晃于村前的潕水,或者迎着夕阳,浸无目的、悠闲地徜徉于老巷古道,这样忘却年岁的徜徉也许是最适合的方式。

荆坪村古树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