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古村古镇
岳阳县张谷英村


分类:文化名村(寨)
地区:湖南省

    张谷英村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相传明代洪武年间,风水先生张谷英为了谋生,携一家老小从江西一路西行来到这里,看到这个地方四面环山、层峦叠蟑、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是一片适宜居住的乐土,便在这里兴建住宅安了家。后来子孙繁衍生息,便形成了这样一片楼阁参差、路道纵横、屋脊连着屋脊、天井接着天井的大屋场。张家的后世子孙便以其始迁祖的名字命名他们的住地为张谷英村。

    这里地处险要,但出山到洞庭湖河网地区,也不过几十公里。退可耕读于乱世,进可泛轻舟于洞庭,通江达海,遂太平青云之志。张谷英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脚下,以主屋为大门,背靠青山,门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护庄河。大门门楣上有一幅太极图,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贵之意。大门里的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寓意龙的两只眼睛,既用来防火,又壮观瞻。

    张谷英村几经沧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状。比较完整的门庭有“石大门”、“上新屋”、“潘家冲”3栋,三栋门庭各自分东、西、南方向设置,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因,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规格不等而又相连的每栋门庭都由过厅、会面堂屋、祖宗堂屋、后厅等“四进”及其与厢房、耳房等形成的3个天井组成。顺着屋脊望去,张谷英村整个建筑就变成了无数个“井”字。厅堂里廊栉比,天井棋布,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和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体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建筑材料以木为主,青砖花岗岩为辅。这三幢连缀在一起的大屋,尽管建筑风格有明清风格之分,但由于建筑匠师们的精心营造和巧妙连接,三幢大屋屋宇绵亘,檐廓相连,楼阁参差,复道纵横,既井然有序,又主次分明。三幢大屋,屋脊连屋脊,堂屋连堂屋,构成了一座绵延1公里的宏伟古民居住宅群,使张谷英家族真正理想地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大家庭文化心理,成为今天江南古村落里的一道奇观。

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老屋建筑细节

    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一片屋宇,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檐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称之为伴溪走廊,是张谷英村民风淳朴、孝友传家的物质表达。张谷英村为古代东到平江西通岳阳的古驿道。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的张符英人为了使过往的商贾在张谷英村有歇脚之处,他们出钱、出力,伴建筑群、沿渭溪河修路架桥建成了一条以青石板为路面,长约200米的伴溪走廊。伴溪走廊是利用沿溪房屋的坡面,增加立柱和穿斗支架搭建而成的,靠溪边围栏上设有供驿道过往商旅歇脚休息用的长条凳,走廊旁有龙涎、长寿二井,这为长途跋涉的行人提供了喝水和小憩的地方。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共有60条,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兽之类,栩栩如生。时光中流转成了一幅茶色古画,无不喻示着张氏族人与外界息息相通,对现实世界的追求。

张谷英村老屋建筑细节

    张谷英村,除却座座古老的房屋,占据这庭院世界的要属那206座千姿百态的玄妙的天井。天井相伴着历史走进今天,雄姿一如当日。它们坦荡如君子,泰然自若,依然如初般的平和沉稳。每一座天井,都如一幅生动深厚的画,一首浓郁的诗,或大气磅礴,或灵动婉转,或风骨遒劲。

    张氏宗祠是张氏族人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家族进行宗族管理、维护家族秩序、公共议事的地方,更是张氏族人的礼制中心。它作为宗法制度的象征而备受族人的重视。张氏家族有家训16条,族戒5条,最主要的是:孝父母、友兄弟、睦族姓、尚节俭、恤贫寡、供赋役、戒健讼、戒贪忌。张氏家族用儒家的孝悌思想来规范、协调家族内部人际关系,用族规来维护家族内部团结和防止族人背叛宗族共同体。族规是手段,更是家族的道德准则,它对家族的稳定、延续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许多宗族一样,张氏族人对同一个先祖的共尊,是把族人团结在一起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团结是依靠祠堂、族谱、宗族祭祀、族内互助得到加强和具体化的。根椐宗祠内的题匾还可看到,张氏宗祠还起着倡导儒学、崇礼重孝的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中完美无缺的排水系统。因整个建筑群由高而低,顺地形而建,山洪可以顺渭溪河一泄而下,唯一要解决的是大面积屋面及屋后龙形山的排水问题。风水学上讲究“山管人丁水管财”、“财宜藏而不宜泄”。张氏族人深谙此道,在不张扬排水口的情况下,设计并建造了密如蛛网的地下排水道。根椐粗略考证,古建筑群天井的排水管道都是自上而下,到进门第一个天井后,左右分开,向门前的烟火塘或溪中流出,藏而不露。在古建筑群的天井中,很难找到排水管的源头;在烟火塘和渭溪河中,更难发现它的排水口。然而几百年来,古建筑群从未出现过渍水堵塞之事,这是古建筑群排水系统的玄妙所在。

    张谷英村民风纯朴,传统汉族文化内涵深厚。相传张氏后人在数百年中,讲道德,读诗书,明礼义,事农桑,形成了百忍家风的良好传统,不以江南望族自居,不以尊贵欺负弱小。看来,谷英公虽澹泊淡志,引张氏一族固守这方天地,但儒家入世思想同样浸润着这方水土。张谷英后代子孙族居在这座迷宫似的古屋里,谨守着先祖“识时务、顺天然、重教育、兴礼义”的遗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几百年,世传不衰。

    上海同济大学王绍周教授说:张谷英村可以作为汉民族聚族而居的代表,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之精华于一体,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有重大价值。考古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行走在张谷英村,在兴叹其建筑的精思巧妙的同时,在昏暗、狭长的巷道中,在幽深、繁复的堂屋间,突然撞见天井里破檐下洒落的布尘如沙的阳光束,有一种说不清的震撼。那些斑驳的老墙处的阴凉、悠闲在巷道里散步的鸡、雨湿的青苔、一半身影隐没在影子里的洗衣的老妇人……每一帧回忆都像一张寂清黑白的老照片。在这样的场景里,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力量,一种漫漫岁月沧桑变幻中的血脉维系。“世业宗儒”的旨趣和意念,就晾晒在屋檐下,濡染浸润张家人中规中矩的生活。600多年的祯祥昌泰,以永远的村舍昭示不变的生之信念,将一代代人集结在一起。张谷英的每一片黛瓦,每一块青砖,每一条石板,每一根梁柱,都仿佛透出这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