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此帛画一面世,即引起了轰动。郭沫若曾赋有一词《西江月·题楚墓帛画》,词曰:“仿佛三闾再世,企翘孤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既表达了郭沫若对发现此帛画的欣喜心情,又对帛画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此帛画完整地表现了男子驾龙升天离开人间的情景,男子立于龙前,手握牵龙的缰绳,身佩长剑,头戴切云冠,冠几乎罩满了发髻,冠顶向上伸出一曲成“8”字形的饰物,冠两侧各有一缨带交接于颔下并留有长长的緌。这种人物形象与屈原作品中描写的“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这种楚国男子装束极为相近。在人物的头顶,有伞形华盖,龙的尾部有一引颈单腿的鹤,龙的下前方有一条鱼。龙蜷曲如一龙舟,这种表现形式与《楚辞》中描绘的“驾龙輈兮乘雷”的意境十分相合,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后世端午节划龙舟的真正渊源即由此而来。此帛画在设色、匀线等方面较人物龙凤帛画造诣更高,人物单线勾勒的笔触显得刚劲挺拔,帛画上有的部分用金、白粉彩点缀,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件采用这种绘画方法的作品。人物御龙帛画和人物龙凤帛画虽无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且画面有些褪色,然画中流畅劲秀的线条仍让现代人惊讶不已。画中浓淡相宜的色彩,使整个画面充满和谐之美。画中款款而行的人物、腾空遨游的神灵,又使静态的画面透出一股灵动与诡秘之气。人间天上、现实幻境,在数千年前的湖南无名画师笔下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长沙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