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迷人的瑶歌瑶舞

王衡生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隋唐时期,在湘粤桂三省交界处就形成了最大的瑶族居住区。永州境内的瑶族多数自称“勉”、“尤勉”、“谷岗尤”等,如果从其起源传说、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特点加以区分,则有“盘瑶”、“过山瑶”、“平地瑶”、“顶板瑶”、“伍堡瑶”、“高山瑶”、“平头瑶”、“七都人”等不同称谓。说永州地方文化,就不得不说瑶文化。当您踏上瑶胞聚居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是阵阵旷远清悠的瑶族长风。以瑶歌和长鼓舞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龙犬图腾崇拜为代表的宗教信仰文化,以盘王节、敬鸟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居住文化,以荷叶米粉肉、瓜箪酒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地域色彩的瑶文化无不绚丽多姿,让您目不暇接并为之陶醉。 

  瑶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瑶歌便是通过口碑承传记录历史、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瑶歌如同蒙古族的“牧歌”,回族的“花儿”,朝鲜族的“歌舞”,赫哲族的“船歌”,高山族的“杵歌”等民族音乐一样,是欣赏与参与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比较纯真完善而舒放自由、生动活泼的自娱自乐形式,有着奔腾旺盛的生命活力。不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民俗生活中的恋爱婚姻、探亲访友等方面,到处都有原生形态的瑶歌。据载:“瑶族唱歌之俗,除还愿、庆贺新年而外,凡有喜庆婚嫁之事,男女坐集唱歌,由夜达旦,不以为倦,甚至耕山种岭,男女也有在岭上唱歌者。”(《永州之野》)这种习俗,尤以江华、蓝山、宁远、新田的瑶族聚居地甚为流行。每年二月初一、六月初六或中秋日,是他们的歌节——“对歌”。时间虽然不尽相同,但那成百上千汇集于茶林山坡,歌声此起彼伏,夜以继日的盛况,则处处皆然。江华梧州瑶族同胞,每逢歌节,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成群结伙来到茶山对歌,表达爱情,挑选对象。他们即兴为词,尽兴而唱,歌来歌往,乃至深夜仍意兴犹酣。 

  瑶歌内容十分丰富。瑶胞在生产生活中常常借歌抒情,以歌言志,无论是祭祀、迁徙、记事,还是恋爱、婚丧、喜庆、迎客、送客,上自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琐事,远至盘古开天,近在眉下目前,都可用瑶歌来表达。如,上山有山歌,在家有讲歌,来客有留客歌,跳舞有舞歌,坐歌堂有敬茶歌,还“盘王愿”有还愿歌。曲调有的压抑低沉,以表达他们受苦的情绪;有的高亢明快,以表达他们在高山大岭劳动生活的情景;有的欢快热烈,以表达节日喜庆的欢悦心情:还有的深沉舒缓,以表达相互之间的关怀爱慕的情感。一般而言,瑶歌曲调婉转悠长,旋律进行很少大的跳跃,节奏也比较自由明快。以宫、征、羽等调式多见。除单部旋律外,梧州瑶还有复调瑶歌,由二男或二女多声部重唱,曲调明亮、欢快,特别是在每段结束时构成大二度进行到主音,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别具一格。 

  瑶胞自幼开始学唱歌。男的学唱红白喜事的“贺歌”,待人接物的“礼节歌”,生产劳动的“气节歌”、“知识歌”。女的唱的歌就更多,情歌、堂歌、哭嫁歌,不胜枚举。由于唱歌如此风行,瑶胞上山劳动,即兴而唱,以歌对答,或放喉斗歌,你唱我和。正如瑶歌所唱:“瑶家瑶胞瑶歌多,出门三步歌绊脚。” 

  瑶歌宝库中,最脍炙人口和广为传唱的莫过于《盘王歌》:“盘古开山辟地,又造江河又造田,高山尽头是水口,置下江河千万源。……”有瑶族创世歌之称的《盘王歌》是还盘王愿时所唱的古歌。歌词有二千多行,内容包括人类、民族的来源,天、地、日、月、江、河及万物的形成,人类始祖的创世艰辛等,内涵之丰富,想象之奇特,表达之圆润流畅,堪称一部瑶族的动人史诗。 

  长鼓舞是瑶族广为流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它与瑶歌一起成为瑶族古老艺术的“双璧”,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长鼓舞起源于那个瑶家子孙用空桐树和羊皮做成长鼓,起舞祭祀盘王的古老而感人至深的的民间传说故事。而从史籍记载上看,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颁发的《十二瑶人过山榜文》有“天子殿前,国王长衫大袖,长腰木鼓,斑衣赤领,琵瑟吹唱。……”的记录。据此,瑶族长鼓舞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舞蹈,它是抒发瑶族人民情怀和反映瑶族人民生活的精神产品。它所表现的主要是瑶族人民诸如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制作长鼓、摹仿禽兽动作等生产、生活内容,也有模仿自然形态祭祀礼仪的。比如,再现建造房屋时,从平整屋基开始,接着砍树、钻木,直至上梁、盖屋为止,是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在艺术上的真实写照。每套有20多个动作。整个舞蹈表演程式有72套之多。每项内容前后衔接,独立成章,表现得朴实真切,情趣婉然,观赏性、感染力都很强,如模仿上山爬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等舞蹈语言,形象生动,一看就懂,可以说是瑶族人民生活的叙事诗。 

  长鼓舞有男子对舞和二男二女合舞两种主要的表演形式。技艺最高者能在方桌上表演。四人合舞是男女错开,每人各占一方,女的持手帕,男的拿长鼓,开跳时背对观众;二人对舞则是面对面的表演,各人左手拿鼓腰,右手击鼓面,每一方向各击跳一次,叫做一套。表演程式是:每次击跳之前,先要做一个“大莲花”动作。一套完成之后,再走“角”变换位置。如此反复,变化有致,繁而不乱。 

  长鼓舞在风格上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比较稳重,有微小的颤动,温和而且柔韧,节奏较慢。这种打法以平地瑶居多。“武打”比较活跃,动作跳跃性大,节奏明快、敏捷,其间有不少花样变化,舞蹈动作表现得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这种打法以过山瑶为多。此外,还有高桩、矮桩之别。高桩是两脚保持半蹲的姿态,矮桩是在全蹲的基础上表演。整个来说,它是以粗犷、稳健、严谨的风格见长,曲、扭的动律是它突出的动作特点。在中华民族舞蹈的百花园中它是一枝鲜艳夺目的花蕾。 

  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千百年来,它经历了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出现了锣笙长鼓舞、芦笙长鼓舞、羊角短鼓舞、赛鼓等多种形式,其表现内容和动作风格也在逐渐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它以自娱性的艺术形式,反映出人民的生活和愿望,青春常在,面貌日新。 

  深邃、神秘、悠远而古老的瑶族歌舞是永州地方文化一枝独秀。它从传统中走来,既融合现实存在,又孕育着未来。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生生不息的。欣赏瑶歌瑶舞,胜饮美酒佳酿,其情亦陶然其心亦醉然。

来源:《古郡零陵》
时间:2007-08-19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