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湘南传统民居建筑艺术



      构造

      湘南地区的农民居住房屋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采取硬山搁檩的方式,就防止火灾的意义上说是比较有利的。万一不慎失火,也只会损坏屋顶及阁楼楼板,修复容易。窗户因需要糊纸,所以多采用木格花窗,花窗大部分用杂木制造,以利雕刻。其他建筑材料均系就地取材。兹将各项构造概述于后:

      ①屋顶  一般采用硬山搁檩的方式。但在永州何仙观乡尚存一栋最早的建筑,仍是五柱落地立贴式屋架结构,墙壁仅起围护作用,建筑时间约在200年以前,可见硬山方式是在木举架之后发展的,因此在经济较为充裕的条件下,砖构房屋得到了发展。房屋盖小青瓦,搁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所有脊桁搁在墙上,系在同一水平;一种是屋两端的脊桁搁靠山墙处,搁置较中间为高,使脊桁形成一条曲线。

      ②墙壁  多用砖或土砖,夯土墙较少,不承重的间壁则用木板活动间壁。砖大小为10cm×20cm×30cm旧式砖,在阁楼以下墙身为30cm,砌法为一顺砌,另一边加一竖顺砌,阁楼以上为一砖顺砌20cm,因木搁构及桁木的限制,故承重墙间距(开间距离)都在4m左右。

      外墙一般系清水墙,在檐口以下施以彩绘,颜色多蓝色,内墙一般不刷粉,如为土砖墙壁则墙外本色,墙内用石灰加青色刷成青砖模样。

      ③勒脚  砖墙多用砖勒脚,土砖房则多用河卵石勒脚。建造砖房经济较差的也采用河卵石作勒脚,因河卵石系附近小河所产,只费人工捡运。河卵石用三砂黏合,高约11.5m,也有高达一层楼的。卵石之间不用三砂,只在卵石层与层之间铺石灰三砂,厚约2cm。据农民说,如此做法,可以防水,现在看作防潮也是最理想的。卵石勒脚有逾百年而未发生任何不稳现象者,且立面色彩风格因之变化,这种办法是值得采用的。另有的在墙角勒脚处砌角面,以加强墙角。

      ④地面  房屋地面多采用素土地面,人流较多处如堂屋等,则用灰土三砂。其比例为石灰50kg,砂100kg再加黏上,以刀背砍紧,颜色与水泥相似,强度亦佳,但费工太多。

      ⑤基础  用石灰三合土。

      ⑥门、窗  门用门斗开闭,净高1.8m,门槛0.30.4m不等,门宽多为0.80.9m,大门宽大约1.4m以上。窗高0.81.2m,宽0.80.9m,窗外为花格窗,内有推板,以防风雨。窗一般无窗台,门窗过梁多为木梁,砖块过大不好砌拱。

      ⑦阁楼  阁楼平时供堆放杂物,在涨水时供住人用,采光利用小窗,堂屋上阁楼则利用大门顶上搁窗。在每个房间上都有阁楼,堂屋为了堆放大量农具及得到更大净空,故阁楼升高,阁楼一般均连通。房屋高时甚至有二层阁楼。阁楼也可以起防寒隔热作用,但一般太高而不住人,未免浪费。阁楼即用木搁栅支承在承重墙上。

      ⑧油漆  一般农民房屋,木材多用本色,不施油漆。

      ⑨用材  湘南多产木材,使用木材有些浪费,凡是露面木材多用立木(阁楼搁栅仍用圆木),一般喜欢杂木,只有不需露处,才采用圆杉木,用料一般偏大。门窗亦用杂木,因纹理较细,便于雕刻。

      因当地产煤,所以多用烧砖,尺寸是10cm×20cm×30cm,土砖尺寸同。

      这些构造,一般说来都是较浪费的,但当时也有其形成的原因。因为农民建房屋不容易,要遗留子孙,所以需要特别坚固;同时房屋毗邻,也需增加房屋耐火程度;该地多居河之上流,山洪暴发,房屋有被水冲刷之虞,也就必须增加房屋的坚固性,这样日积月累,就形成非用此材不可的传统了,但是一般都能做到就地取材。

      采光通风处理

      因为房屋密集,甚至相互连通,外墙距仅24m,所以窗洞虽大,光线仍不能透入;而且窗格一方面为了糊纸,另一方面为了治安,花格做得非常细密,有的窗子做成整片花纹,遮挡光线甚多。室内又无粉刷,反光更差,因此室内光线极感不足。

      堂屋采光有下列数种方法:经大门口射入光线;靠大门顶上花格窗透入光线;靠天井采光。

      如为三开间或五开间拼接形式时,则后进房屋的堂屋采光方法有:利用天井;利用前后屋檐口高低差;利用采光气亭。

      卧室和厨房采光方法则利用:漏光斗;“小猫洞”;明瓦;外墙上小型砌窗;卧室门上的亮子。

      这些采光方法,都是跟随平面变化而形成,一般光线不佳,同时室内不粉刷,既缺少反光,砖缝又容易积灰。

      在本地区多不考虑穿堂通风,而采取不让太阳辐射热透进室内的方法,使室内温度不至于过高,但是室内温度降低慢。为了使屋顶不透进热,阁楼因此很高,该地区炎热天气不多,居住尚无特殊不便。

      防潮处理

      防潮一般不作考虑,只有土砖墙壁作河卵石勒脚,以免湿气上升损坏墙壁。但该区雨量不少,所以甚为潮湿,居民房屋室内多采用素土地面,也无特殊处理,湿气不能避免。

来源:《湖南传统民居》
时间:2013-11-22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