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苗族:一个酷爱建筑艺术的民族



  苗族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阔,支系繁多。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广东、海南等省、市区。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中国境内苗族有894万人,居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第5位。苗族还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除中国外,还分布在美国、法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人口有200多万人。世界苗族总人口约1100多万。

  

  美丽的板栗苗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先民与天斗辉映星辰,与地斗气壮山河,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经历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自己的血和汗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艺术宝库。其中建筑文化艺术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建设首先是技术的产物,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载体。建筑的初衷人们还是为了遮风避雨,居住的舒服一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人民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建筑里全部融入了本民族的审美和信仰,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苗族建筑风格。建筑和诗歌一样,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代表和形式,这种建筑的形成又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它与诗歌的不同就在于诗歌在上几代已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而建筑则越发展越进步、越实现超越;建筑是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成熟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发展的。从坚固程度上讲,古代不如现代,但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古代的苗族建筑同样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现代建筑是在大古代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吉首德夯苗寨

  一部苗族的迁徙史记载了深重灾难与历史负重的民族。我们从传唱千年的苗族古歌中就能看到一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抗争,全程记载苗族大迁徙实况的著名苗族古歌《涉水爬山》中这样唱道:

  在那很久很久以前,

  在那久远久远过去;

  天底下人世间一帮代熊代夷,

  生活在水边肥沃的地方;

  大地上世间里一群代稣代蒙,

  生活在水边美丽的村庄。

  他们是开田开土的聪明先人,

  他们是开河开坝的带头先驱;

  天下五谷良种他们样样俱全,

  凡间仁义道德之礼他们样样都有;

  粮食丰收,房屋居住崭新,

  合族人缘旺盛,

  亲戚朋友丰厚;

  名声扬扬震撼四方八面,

  丰碑赫赫树满广庭天际。

  天有不测风云袭击,

  地有不测凶祸作祟;

  端端庄庄反被别人随意诬陷,

  堂堂正正却被他人任意妒嫉;

  千载百年富有家产尽遭别人霸占,

  万载千秋久安住所尽遭他人焚毁;

  一帮代熊代夷代酥代蒙代来代卡,

  从此大祸临头灾难济济……

  勤劳勇敢的苗族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驾起钢船铁船沿着河岸行走,顺着水流下滩;男的破竹作套,女的撕裙作缆;开拓者们奋力地拼搏。“一锹搬走一座石山,一锄挖通一条河谷;一钻打得满天星斗坠落,一斧劈开万丈悬崖通途。”

  从此走出层层屏障,跨过道道激流险滩。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古歌才有“来到占楚,才开始成家;来到占菩,才开始立业。树房盖着茅草,树屋盖着树皮;才铸锅子拿来炒菜,才造鼎罐拿来煮饭;才用竹筒拿来担水,才择地洞拿来装米。”奋力地创造自己美好的家园,出现了“人数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坚;生活越来越好,房屋盖瓦砌砖。女的戴金戴银,男的穿绸穿缎;牛马满坡满岭,猪羊满栏满圈。”但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从天降临,“加嘎钻进苗寨,加狞钻进苗村;钻进寨来吞男,钻进村来吞女;九坪九岭才郎,吃了只剩一坪一岭;九谷九冲美女,啃了只剩一谷一冲;一朝破了鼓社,一夕破了鼓会;鼓社变成了魔社,鼓会变成了鬼会。”于是,又一次进行大迁徙,他们热情似火,他们斗志高昂,“又扶老携幼上移,又拔船漂水上迁;水路沿着河坝河滩上来,陆路顺着悬崖峭壁上来;七宗一起上划,七族一同上搬。男女相跟一齐来到泸溪垌,老少相随一齐来到泸溪岘;来到泸溪垌立了泸溪垌,来到泸溪岘立了泸溪岘;男的又来成家立业,女的又来绩麻纺纱;又来种田种地,又来立村立寨。开了九十九岭,立了九十九寨。”苗族先民在一次次斗争中成熟,在一次次建设中发展,出现了“女的穿罗穿裙,男的穿绸穿缎;大大的银珈银圈满胸满颈,大大的耳环吊起碰面碰肩;大大的银镯戒指戴满左手右手,大大的头巾围了一圈又围一圈。”

  这些不同时代的苗族文化,全部镶嵌在苗家的房前屋顶上,融会在古街栈道里,汇集在千百年来传唱不尽的古歌里,流露在特色浓郁的苗族风情中。

  

  美丽的鸡司苗寨

  苗族建筑以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较为成形的寨落一般建在山势中部,层层向上,层层叠叠,如蜜蜂造窝,为蜂蝶式寨落;沿河或在较平坦的开阔地带,较为分散,称散居式寨落。苗寨多为依山傍水,达到人与自然的天然合一。在民居建筑、防卫建筑、桥梁建筑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在后面章节中将进一步分述。

  应当看到,优秀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一样,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既有强大的凝聚力,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人际关系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象征,是社会财产的重要标志。所以,建筑师在注重保护人类环境的同时,又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体现,从而自觉与不自觉地去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并把它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发扬光大。

  

  苗乡美景

  在世界现代化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当今,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他们往往以历史文化的久远作为衡量历史珍贵性的重要标志。美国把凡有二百年以上历史的城市,均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日本把京都这座城市作为一个保护对象,整个城市建设在布局上不许改变数百年前的面貌,不许发展高层建筑;再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苏黎士等欧洲城市都有完整的旧城街区。从认识上看,欧洲之所以能够如此保存着旧城街区,主要是他们认识到旧城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部分实物是“石头的史书”,要比文字史书的记载更为真实、确切,价值更高。

  诚然,城市建筑同样沐浴民族文化的春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风光了整个丽江地区;凤凰古城同样生辉,在惜墨如金的新西兰作家艾黎的笔下写道:“中国有两座最美丽的小城,一座是福建的长町,另一座就是湖南凤凰。”城市留在人们心中的是特色,特色建筑就是城市走向世界舞台的华丽外衣,建筑的风貌是民族文化的真实再现。一座古香古色的历史城市,可以让人进发创新与幻想的浪漫激情,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金字塔、德方斯新凯旋门等。一百年来新建筑不断为这座城市增添绚丽的色彩,而“新其所新,旧其所旧”,古城市和新区并存,古老的文明与现代化文明相呼应,这也许就是一个文化名城真正的文化情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亦如此。

  我们每次走苗寨的石板路都有新的韵味,有新的感受。这是什么样的路?是有灵性的路,是有风意骨物的路,是有物化精神的路;它昭示苗家从远古走到现代,从现代走向未来。苗族现代建筑之路遥遥茫茫,任重而道远,从这里开始,一代一代永远走下去……寻找一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建筑风格之路,锻造一代代优秀的建筑师。

  

  山地苗寨

  我们在研究苗族建筑时,不缺梁思成先生发现佛光寺时那种兴奋之心。当年梁先生骑着驴,萦回环绕于崎岖的山崖小道上,那种险境有时连毛驴都吓得光喘气不肯走。就在黄昏时分,人困马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远处的佛光寺,飘飘渺渺中幻若蜃景。他万分惊喜,在建筑师的想象世界里盼得太久了,所以,他们一旦来到了真正的唐代建筑面前竟担心是不是真实的。我们怀着同样的心情走在苗乡小路时,被无数的建筑所惊叹和折服。如建在悬崖之顶的吉斗寨,东北部为断层万丈悬崖,西南部连接高出山地,一条石板路从崇山峻岭中通向外界。如建在群山中的鸡司寨,西南北三面环抱大山,似撮箕型,寨落就建在撮箕的底部,环寨是盘山梯田,天然开造的大盆景。这些似银河繁星撒落在山山岭岭中的苗寨,不正是苗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杰作吗?

  

  山区苗寨

  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灿烂辉煌的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吸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苗族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迫不及待,在湘西州兴起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苗族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将会引起众多的有识志士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凤凰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花巨资整修凤凰古城,复修中国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等,初步获得成功,引来世界众多目光,旅游者纷至沓来,促进了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预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预见,作为民族文化重要标识的苗族建筑文化更会不断深入人心,更会大放异彩。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运用,在运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湘西苗族建筑文化》一书,以其大量生动的实例,清新的文字,图文并茂,研究评点,向你娓娓道来,笔下洋溢着无限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跳动着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精灵,对于热爱建筑艺术的朋友们来说可供借鉴,对于开发湘西旅游业有着一定意义;同时阐述了现代建筑文化与苗族建筑文化在大文化背景下相互碰撞中整合与发展,揭示民族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湘西苗族建筑文化》
时间:2007-07-31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