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湘西苗寨、侗寨乡土建筑的空间特征



  一、人与环境

  人的活动总是多种多样的,男女老幼的行为也是因性别或年龄而异的,这其中还有家庭、社会经历、文化层次、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世界各地,无论哪一个民族,不管他们的文化层次如何,其对于自然山水的偏爱和亲近是人类的共性,人类先民从未没有停止过去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自然山水。

  

  武陵山脉腹地的苗寨

  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建筑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人们通过他来遮风避雨,防寒取暖。建筑活动人类对自然环境再创造的造物活动,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进而处理好人与建筑的环境关系以及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一点,苗族、侗族先民因所处的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使他们在这一方面与其他民族相比,尤其独到的地方。

  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接近自然、崇尚自然之情,都是相同从未间断。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揭示了“人”与“山”之间的有趣关系——即人与山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相互依赖,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此外,佛家主张“众生平等”,道家主张“师法自然”,儒家主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虽然说法不同,但本质都是尊重自然,尊重环境。

  湘西苗侗族山寨是地处雪峰山脉及武陵山脉腹地特定地貌环境的建筑类型,它的形成是与山地自然生态相结的必然结果。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山寨的形成即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体现尊重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合作”,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轻易破坏自然的本质面貌,实现“天与人”的平衡,这种“生态平衡”的观念是“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体现和保证。

  二、尊重自然的建筑环境特色

  湘西地区苗寨、侗寨建筑属于典型的山地建筑,山地建筑要融入山地环境,首先是建筑形体与地形协调、融合,与地形肌理协调、融合。因此,苗寨、侗寨的建筑布局都是以减少对山地自然环境的最小改变为出发点,采取“小”、“散”、“隐”的布局手法,将建筑化整为零,分散布置,尽量蔽在山林中,使建筑与山地植被、山石和溪流等肌理融合,顺应由势,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山寨山地建筑实践的合理性引起许多建筑界人士的关注,给我们现代城市建设规划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合理的布局形式(如长株潭城市一体化、大河西先导区在发展中就有许多山地是禁止开发,保留其山地的原始地貌和植被,这样,不但减少城市发展二次绿化的成本,还为城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交通方式、空间形体以及建造技术;建筑结合山体的不同布局方式;抬高建筑底面、脱离坡面的架空型山地建筑;采取变形、跌落、出台等方式与山地形状吻合的山地建筑;保持山体原有地形、与环境浑然一体的“随势赋形”的山地建筑。使建筑与山体同生共长等等,都体现贵州山寨尊重自然的环境观。

  

  分散布置的山寨

  三、结合山形势的建筑空间特色

  山地,是一种具有特殊所感的建筑基地。不同山地的自然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建筑在形态、景观、交通等诸多方面均受制于山地自然环境的因素中,制于山地自然环境的特殊制约。在构成山地自然环境的因素中,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等对建筑的制约尤其明显。

  

  山地苗寨

  山地建筑区别于平地建筑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山地地形的参与。为适应地形的起伏多变,山地建筑的交通组织必须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同时还要考虑山地环境的稳定采用相应构造技术,选择正确的构造节点处理方法和合适的建筑材料,体现出山地建筑构成山体形态的主要因素,它们为山地建筑空间形态的丰富多样以及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

  

  天平地不平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的“因地制宜”还体现在它与具体环境关系上。为了很好地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许多山寨建筑采取“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的建造手法,这是民间匠人对于山地建房的精妙归纳。所谓“借天不借地”,即指在起伏地形上建造房屋尽量少接地,减少对地貌的破坏,力求上部发展,开拓上部空间,如通道三省坡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的逐层悬挑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一些民居为适应地形的变化,采取分层筑台、放坡、吊脚处理手法,以及采用架空、切角、吊柱、悬柱楼,使单体建筑的空间形态千变万化,使湘西山区村寨各具有风姿,民居的房屋内部随山势高差,做成不同台阶,形成立体交叉的小空间,使建筑内部层次极其丰富。

  

  因势而建的吊脚楼

  湘西山寨的传统民居,在有限的地段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开扩场地,争取使用空间,在基本不改变或很少改变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可以跨越岩、坎、坑以及水面,使整个建筑造型自然而不做作,使建筑空间显得生动活泼。

来源:《湘西苗侗族乡土建筑与装饰艺术研究》
时间:2013-01-05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