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湘西地区的地域概况



  “湘西”的概念有两种理解,狭义的“湘西”是专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义的“湘西”是湖南西部地区的泛称,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的城步、绥宁等县市。从地理上来看,大湘西地区位于东经108°47′~112°05′、北纬24°10′~38°84′之间,地处湖南西部边陲以及武陵山区与雪峰山区腹地,毗邻鄂、渝、黔、桂、粤五省,是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结合部。人们通常使用的是广义“湘西”概念,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大湘西。

  武陵山区与雪峰山区境内群山绵亘,西北部属武陵山,东中部为雪峰山,西南面接云贵高原,东南面接南岭山系,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复杂险峻的山地环境加速了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的形成。

  湘西地区是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因此被称为“五省通衢”之地,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这一带秦属黔中郡地,西汉置武陵郡地。唐为辰州或沅陵郡地,元初改置辰州、沅州、靖州三路,清分属辰州、沅州府。从汉代开始,这一地区就为苗、侗、傜、土家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并统称为“武陵蛮”,东汉开始将湘西地区“武陵蛮”改称“五溪蛮”,因为这一地区属于沅水流域,有沅水的五条最大的支流,即:雄溪、樠溪、舞溪、酉溪、辰溪。

  

  风景秀美的湘西山寨

  湘西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集中了全省85%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共有少数民族人口602.28万人。占湘西地区总人口的1/3,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5.7%,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彝、畲、布依、黎、水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居住在此,其中苗族、侗族、土家族占主体,各少数民族居住呈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湘西自治州下辖(吉首、凤凰、泸溪、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县市),怀化市辖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邵阳市辖城步苗族自治县。

  湘西是中部欠发达地带与西部欠发达地带的过渡区,也是巴蜀文化、湖湘文化、中原文化、云贵高原文化的交汇地,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湘西地区长期形成苗、侗、土家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传统,因此保持着文化上的同质性。这里的村寨一般以聚落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落,也有汉族聚落,少数民族聚落有着汉族文化的深深印痕;汉族聚落同样打上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明显烙印,尤其在村落建筑在形式上,西南地区由于长期形成苗族、侗族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在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的大融合。在建筑方面各民族大体一致,都是以木材为主料的木结构建筑,北面以土家、苗族杂居区域,建筑形式和材料有一定变化,从材料上看土家族以木结构为主,而苗族建筑有土木结合、土石木结合及木结构等,建筑形式和功能也呈现多样化局面。

  整体来看,湘西地区由于地域因素,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闭塞,经济相对滞后,苗族、侗族村寨乡土建筑改建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速度较慢,使得苗族、侗族大部分传统乡土建筑现在仍然保存完好,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湘西村寨具有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有着十分重要的遗产保护价值。

来源:《湘西苗侗族乡土建筑与装饰艺术研究》
时间:2013-01-05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