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

  ——湖湘文化访谈之十五

  刊发媒体:湖南日报

  记者:蔡栋

  嘉宾:蒋祖烜

  早就知道蒋祖烜一直在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上下工夫,十分专注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知道他出过一本《辣椒湖南》的书,从辣椒看湖湘文化,视角亲切而独特。又曾与他一起出差,一起逛书店,诧异他还留心建筑文化类图书,且一买就不问价钱。后来到他家中闲聊,看见他的书柜中,建筑类的书竟然很成规模。莫非他对此还有什么嗜好?一打听,才知道他对建筑确乎比较关注,这缘于他曾经和建筑设计、建筑评审打过一些交道,几次交道后,竟然爱上了建筑,觉得建筑这门艺术,与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息息相关,建筑外和建筑里的风景同样很迷人。

  不久前去宜章,听县里的同志说,祖烜曾到县里,为“走进大湘南”选点,考察莽山,走得飞快,令这些长年在山里走的同志都有些跟不上他的步伐。他听说某乡有一明清古建筑,特意绕道参观,这回却走得极慢,看得十分仔细,还叮嘱县里同志好好保护之。

  他曾为一本谈建筑的书写过一篇书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社长看后竟打电话来问他是不是学建筑的。

  祖烜一直关心湖湘建筑,几十篇建筑文化随笔将结集为《念楼骄——蒋祖烜建筑随笔》出版。他关于保护湖湘建筑风貌的呼吁,实在值得我们重视。

  记者:有人说,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文化,湖湘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湖湘建筑也是遗产之一,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和研究。你认为湖湘建筑文化有哪些珍贵的历史遗存?

  蒋祖烜:湖湘建筑是湖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古代建筑方面,亭台楼阁、寺庙书院、宝塔牌坊,形制齐备,精品传世。据文物部门统计,全省不可移动的古建筑省级文物有109处,其中岳阳楼、芙蓉楼、天心阁、岳麓书院、龙兴寺、开福寺、南岳大庙、宁远文庙等闻名于世。传统民居多姿多彩,湘西、湘南尤佳,如岳阳的张谷英村,怀化的竹林坪村、高椅村、黔城古镇,江永的上甘棠村等,都基本完好,极具特色和价值。近年还不断有新的发现。苗族、瑶族、侗族民居也是其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其凉亭、鼓楼、侗桥,民族风情浓郁。

  谈古代建筑,我要特别推荐凤凰古城和岳阳楼。湘西的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县城之一,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新周刊》曾组织过一次特色城市评选,凤凰也榜上有名。岳阳楼的建筑技术、艺术、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有自己的一页。“先忧后乐”承载的文化分量,衔远山吞长江造就的地理气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楼不用一根铁钉的建筑技术堪称奇迹。更为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木构建筑的恒久。从始建于唐,宋滕子京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兵火战乱,它依然耸立在洞庭之畔,弦歌不断,香火不绝。它既依赖于人力的维护,更得益于文化传统的累积。

  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103处。值得一提的有南岳忠烈祠、芷江受降纪念坊、湖南第一师范、湖南革命烈士纪念塔等。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文化扩张,在省内留下一批西洋建筑,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序幕,这批“洋楼”也成为重要的历史遗存,不应该损毁。

  当代湖南建筑史上也有一些杰出作品。如湖南大学礼堂、长沙火车站、湖南宾馆、湖南省委建筑群,都是建筑大师的杰作。省委建筑群是同济大学教授吴景祥先生的代表作。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纪念性建筑。当年,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对纪念馆的建设提出了“依山就势,藏而不露,乡村风貌,城市内容”的设计原则,体现了领导人高水准的建筑理念。

  

  长沙火车站

  记:德国学者兰德曼认为:“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你一直关注湖湘文化的研究,你认为湖湘文化与湖湘建筑有怎样的关系?

  蒋: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表达。湖湘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可找到对应的建筑物,他们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留存在湖湘大地上的这些建筑精华,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有形地证明着湖湘文化的深厚与悠远。

  如王船山的湘西草堂和墓庐,曾国藩的双峰富厚堂和长沙坪塘墓地,谭嗣同的浏阳大夫第,又如岳麓书院等,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见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他们的旧居和革命活动场所大多保留完好,既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又是不可多得的湘派建筑佳构。

  记:美学家认为建筑现象具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是由服从于客观要求的物理结构所组成;另一方面,又具有旨在产生某种主观性质的感情的美学意义。如何看待湖湘文化建筑的美学意义?

  蒋:根据建筑美学原理,建筑美集中体现在造型关、空间美、环境美三个方面。湖湘建筑的美学特征从多方面丰富和完善了这些关学原则。湖湘文化建筑首先受到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因为四季分明,温差大,湿度大,雨水多,建筑物一般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强调通风采光。房屋大多坐北朝南,进深大,净空高,出檐长。叉因为丘陵多,平地少,耕地紧缺,房屋多依山就势,少占耕地。建筑文化方面一边受中原建筑文化的影响,整体上属于南方建筑大类;一边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装饰、构件和细部上有神奇、多彩、细腻、精巧的一面,形成了实用、美观、坚固的基本特征,建筑关学特色既与江南民居相吻合,又有自己的独创。比如,湘西地区的那种吊脚楼,就是独一无二的。

  记:地方色彩是优秀的建筑不可避免要打上的烙记,书院与民居概无例外。如南方的书院多采用天井院落形式,并配以风火山墙,北方的书院多采用四合院形式,黄土高原上的书院则不少是土坯房,这就是地方色彩。湘西民居美不胜收,如凤凰民居,你光看屋脊上的脊饰,就很有讲究:有的呈卷草纹,有的是凤凰造型,体现的是楚巫浪漫飘逸的特点。如何从地方传统民居的角度认识湖湘建筑的特色?湖湘建筑与江浙、云贵、广东、安徽等地的建筑有何不同?

  蒋:地方建筑特别是传统建筑、民居与当地的宗法观念、风水环境、民俗乡情,乃至经济水平都有紧密的关系。在汉文化的大环境、大背景中,湖湘建筑的地域差异是细微的、渐变的。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屋矮而窗小以避风寒,院大而敞以纳阳光。江浙民居平面与立面的处理灵活多样,悬山、硬山、歇山、四坡水屋顶广为应用,因经济条件好,材料高档,细部华美,结构复杂,凝练而明确的细条体现了亲切而和谐的节奏。云、贵、川山多而平地少,同一住宅中有多个等高线,多依山就势的取向,石材、木材丰裕,建造得厚重朴实。北京地区受皇家气派的影响,讲究对称平稳,端庄里透出威严。广东建筑则得西洋风气的熏染,带有明显的外来痕迹,如开平的侨乡建筑洋楼、碉楼等。安徽民居的艺术价值较为独特,“远离曲折的空间乡隔,规整方正的庭院,雕镂细腻的纹饰,几乎处处都是强烈的对比。但总体效果又是高度的和谐。”湘西民居的建筑形制源于徽派,但又融合了楚巫的浪漫色彩。湖湘民居最普遍和最显著的特点是与环境和谐协调,白墙、黑瓦、木窗在山坡绿林之中若隐若现,真有“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湖湘民居大多为木结构、瓦顶,有的还用重檐。其结构组合充分考虑天气与地貌条件,屋与屋之间通过中庭、天井巧妙过渡,紧密联系,避开了日晒雨淋。在造价上一般比较适中,少有豪门大宅。但实用之外,又很讲究变化,如民居雕花窗,各种图案,少有雷同,有的画家到湘西写生,专门画窗画门,也颇有关学价值。

  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那种文化氛围,那种古色古香的建筑,真让人陶醉其中。书院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游憩之中,体现“礼乐相成”的理想,在构思创作上表现“情景交融”的特色。据说全国有7000多所书院。书院建筑不像宫廷建筑那样威严,也没有宗教寺庙的神秘,与民居相比,又多了层文化气氛,它既庄重典雅又朴素实用,以一种文人化的美学风格区别于其他建筑。请谈谈书院建筑在湖湘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

  蒋:书院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湖南就占有半壁江山。一家是衡阳的石鼓书院,一家是长沙的岳麓书院,各地还有一大批各个档次和级别的书院,如道县的濂溪书院、平江的天岳书院、岳阳的金鹗书院、衡阳的东洲书院、湘西的虎溪书院、益阳的箴言书院等等。据史载,清代书院遍及全国,接近两三千之数。它们既是传播湖湘文化的载体,同时本身就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湖湘文化可触可摸的绚丽瑰宝。

  前几年,在岳麓书院摆开的电视论坛——“千年讲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人们对岳麓书院的建筑美注意不够,书院的建筑特点何在?它是介乎皇家宫殿、寺庙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之间一种独特的建筑形态。如果把皇家宫殿比作一幅宫廷画,把传统建筑比作一幅民间版画,那么书院建筑就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富有浓厚的书卷气息。以岳麓书院为例,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美的。在功能上,满足教书育人的独特功用,庭院宽阔,院落紧凑,在建筑上主要是靠中轴对称及多进院落式布局方式来实现的。讲堂、书斋、后花园布置有序,从匾额、楹联到植物,处处呼应文雅的气质。书院一般选择在风景幽雅的郊野,多依山傍水,或山环水绕,外观朴素,建筑与环境融合协调,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记:如果说人是文化的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建筑也是文化的存在。事南人兴,湖湘建筑有什么建筑名家吗?

  蒋:近年来,随着建筑文化之热潮,大家都知道梁思成、知道林徽因。其实我们湖南有一位与梁思成齐名的建筑大师——刘敦桢,史称“南刘北梁”。刘敦桢先生(1897—1968)是湖南新宁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南京工学院建筑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先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培养了一大批建筑人才,奠定了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基础。

  湖南建筑教育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始于1923年的苏南工专建筑科,创始人为柳士英。1927年苏南工专建筑科暂停。1934年刘敦桢力荐柳士英在湖南创设建筑组,开创了湖南的建筑教育。1953年院系调整,国务院决定合并湖南、武汉、南昌、广西、四川、云南大学和华南工学院所属全部建筑系、建筑专业及铁道建筑专业等单位,成立中南土建学院,聚集了中国南方地区最雄厚的师资力量,柳士英任院长,造就了一代湖湘建筑学风,培养了一大批建筑人才。杨慎初是国内知名的古建筑专家,现在的岳麓书院即是由他主持修复的。

  记:如今各地城建的发展速度很快,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这固然是好事,但建筑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对许多古建筑的破坏也是不争的事实。记得你在接受电台记者的一次访问中作过呼吁,我想问一下,如何在大规模的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保护和维护湖湘建筑的特色?

  蒋:近些年,湖南各地城市建设的成绩有口皆碑,成绩很大,如果讲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千篇一律的城市面目。

  究其原因首先是古建筑、传统建筑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被割裂,如长沙五一路上的省供销社大楼、上麻园岭的陈明仁公馆、益阳的信义教育系列建筑、岳阳的城陵矾海关的消逝,都成了让人扼腕叹息的永不回来的风景。

  其次是大量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尤其是房地产商掩抑不住的利益冲动,在房产开发中不注意地方特色,不考虑环境因素,所谓欧陆风情、国际风格与传统建筑交错,相互矛盾,光怪陆离的次品、废品不少,精品罕见。

  第三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跟风病与近视症,用草坪取代森林,用单一的植物取代原有的丰富和多样,用“大树进城”来满足一己之私利,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用人工的假景替代天然的野趣,用一览无余的喧哗嘈杂取代幽深宁静的“曲”与“隔”,用大量的砂、石、水泥覆盖大地,整齐划一,板密一块,给自然亲切的土地披上一层厚厚的水泥“铠甲”,渗不进水,透不出气。评价城市建筑水准,千万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群众好评”,不能无条件地迎合所谓的“政绩标准”。保护湖湘传统建筑是各方面的共同责任,既要有科学民主的抉择,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又要对建筑项目的投资方和设计方有文化方面的明确规约,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全民的建筑文化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挽回湖湘建筑的风貌,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建筑项目做起。我曾多次呼吁,对现有已经十分珍贵稀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如街区、建筑群、单体建筑要千方百计加以保护,不要以危房和改善人居环境为借口,多少为城市留一点地域色彩和历史痕迹。同时,在新建筑中,尽可能多地运用湘湖建筑富有美学价值的因素,如马头墙、风火墙、长檐、方形或圆形窗格、清水砖墙等,和线条、图案、装饰、色彩、材质等建筑元素打散构成,有机地用到现代建筑当中去,形成新的湖湘建筑流派。

来源:《念楼骄---蒋祖烜建筑随笔》
时间:2006-11-11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