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本站首页古村古镇图片集锦影音之窗趣闻轶事历史遗存传统建筑研究评论民俗文化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低碳博物馆理念及其在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湘西王村古镇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聚落资源既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高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的有效方式,也是保护其特色资源的有效措施。然而,伴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诸如生态环境污染、传统聚落受到破坏、旅游景观资源退化、原住居民生活习俗受到冲击等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旅游业发展及低碳化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少数民族传统聚落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低碳博物馆”理念提供了新视域、新方法。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符合低碳的要求,其旅游开发的理念与方法创新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低碳博物馆理念对其旅游开发具有启发价值。

1低碳博物馆的概念及特征

“低碳”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低碳博物馆是对区域自然、人文等资源进行整体保护的一种博物馆新形式,其以低碳为主题,以各种方式记载和保护区域自然与文化精华,倡导低碳生活,展示最新减碳成果,是一个集“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低碳科技普及中心、低碳学术交流中心、低碳信息资料中心、低碳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目前,低碳博物馆的建设与经营已被提到杭州、山东等地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低碳博物馆是在生态博物馆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具备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并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所丰富和延伸,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低碳博物馆在注重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科学开发的同时,更注重资源开发过程中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力求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和谐统一。②低碳博物馆既注重对历史的回顾与传承,更是为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低碳博物馆中不仅可欣赏优秀的艺术、文化,更可理解到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促进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性。③低碳博物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不仅在建造博物馆时需要考虑节能减排,在建成举办展览与后续运营中,仍需降低碳排放量。④低碳博物馆注重教育性和启发性,通过多媒体演示,设计互动游戏,增强体验性,引导参观者树立“低碳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抓起”的理念。⑤低碳博物馆注重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注重展陈手法,融实景模拟、全息影像、多媒体互动于一体,增强震撼力、生动性,使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并引入先进的导游、解说系统为参观者提供服务。⑥低碳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和低碳产业,它是建立在区域自然、文化的原生地,自然、文化遗产与原生地融为一体,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本土性和低碳性。⑦低碳博物馆所保护的多是由强势文化所包围的弱势文化,其展厅大多就是整个自然环境,展品内容包括民居建筑、饮食、服饰、节日、礼仪、宗教与文化艺术等自然、文化遗产内容,力求给参观者提供全面、深刻和具体的知识和信息。⑧低碳博物馆注重开放性与可参与性,其主展内容包括碳世界、全球变暖、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低碳未来等方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加之参与性、趣味性项目的设计,成为具有极大开放性与参号性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低碳旅游目的地。

2王村古镇传统聚落资源特色与旅游开发现状

2.1王村古镇传统聚落资源特色王村古镇地处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是土家文化背景下的千年古镇,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和科学价值,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型文化旅游古镇。其传统聚落资源特色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2.1.1千年古镇,水陆商埠。王村古镇位于永顺县城南26km,是一个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湘西古镇,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湘西四大名镇、酉阳雄镇、小南京”等美誉。随着现代交通的完善,其地处枝柳铁路与酉水交会处,位于张罗高速公路沿线,北距张家界荷花机场87km,南距吉首市66km,西距永顺县城45km,是永顺县域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是永顺和大湘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信息中心。

2.1.2巧借自然山水,依山取势,傍水筑城。王村古镇位居酉水北岸,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南北两侧群山起伏,山势绵延,山间峡谷地带营盘溪自东北流向西南。由于受山势影响,古镇建筑自营盘溪的酉水人河口开始向内陆绵延,集中在营盘溪北岸,平行于营盘溪向东北延伸形成一条繁荣的“五里长街”,整个古镇山、水、楼融为一体,精巧别致,形成古朴素雅的特色。镇内青石台阶沿山势蜿蜒而上,吊脚楼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台阶两侧,街道依山傍水。镇区内人文景观相对集中于古街一边,自然景观则沿跳墩河逆流而上分布。

2.1.3建筑空间富于变化,山地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交通与街道景观方面。王村古镇街道两侧的土家吊脚楼参差错落,从河岸重重叠叠直贯山腰;吊脚楼内的板门店肆古色古香。古镇街面全由青石板铺就,街道狭窄迂回,具有典型山地特征。交通空间依自然地貌特点,同一道路的空间和标高均有变化。景观空间构造上多以建筑体块为媒介,对景、造景等手法随处可见,建筑相互穿插、依次展开、建筑依次显现,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序列。街道自由舒展、尺度宜人、灵动活泼,街景立面美丽宜人,建筑立面错落有致,建筑轮廓线富于节奏。

2.1.4建筑细部景观尺度较小、形式丰富、比例匀称。王村古镇建筑大多以木构为骨架,沿街建筑屋面出檐较远,房屋装饰的重点是屋面和檐部以及屋脊、门窗、栏杆等一些辅助构件。民居建筑建材一般不加粉饰,体现出材料的质感。建筑屋檐或高或低、或坡或梭、搭接交错均根据空间需要而自然措置,体现了湘西民居比例匀称、线条优美、端庄活泼的特点。此外,沿街各栋建筑之间同形同构,尺度相近,色彩质感也非常统一,使群体建筑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景观美。

2.2王村古镇传统聚落旅游开发基础及现状王村古镇是猛洞河水道旅游的门户和猛洞河风景区的南大门,其幽深小巷、青石板长街、土家吊脚楼和纯朴民风吸引了国内外游人,同时也吸引了一些电影导演、社会名流的目光。其因电影《芙蓉镇》外景在此拍摄,故又名芙蓉镇。全镇总面积l22km2,总人口约1.7万,以土家族为主。

在旅游业发展中,王村古镇依托其优美的酉水河、王村瀑布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土家人文资源,名列湘西四大名镇。该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湖南省张家界——凤凰黄金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在整个大湘西旅游整体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古村古镇旅游目的地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由于资源不当开发等多方面原因,存在古镇风貌保存不完善、景观破坏较严重;土家族文化载体缺乏、民俗风情不浓郁;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商品缺乏特色;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消费偏低等问题,不利于古镇传统聚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3基于低碳博物馆理念的王村古镇传统聚落旅游开发构想

3.1找准低碳博物馆的旅游节点

以王村古镇历史文化信息为线索,以其传统聚落空间格局为框架,将王村古镇打造成一座活态低碳博物馆。旅游节点是低碳博物馆建设的核心。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王村古镇主要旅游节点有码头、古石板街、溪州铜柱、建筑楼群、荷花广场、迎宾柱等。

3.1.1码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作为湘西北部“万物集散”和“商贾云集”之地,曾有过船只穿梭、百舸争流的壮观场面。地处酉水河与王村古石板街的交接点,是水路进入王村的通道,也是通往小溪景区的水路出发点。该节点是王村古镇文化的关键点,是酉水水路进入王村的第一印象区,也是其“楚蜀通津”美誉的凝聚点,是突出王村古镇水陆交换枢纽功能和怀古抒幽氛围,彰显土家人民勤劳好客、质朴善良风貌的窗口。

3.1.2古石板街。整条古街长约5km、宽2—4m,依地势起伏跌宕、宽窄自如,青石板路青幽如玉、贯穿全镇,两侧青瓦木房、吊脚楼鳞次栉比,顺山势错落有致。古老的历史凝聚在古石板街沿街两旁的篓铺、南杂、百货、油栈、钱庄、酒家、饭店,古街今日虽已失去昔日的喧闹与繁华,但两旁特色餐馆及各种手工艺品小店也古朴雅致、独具一格。

3.1.3溪州铜柱。位于王村古镇酉水江边山丘,背依群山,是古镇景观的制高点。著名的“溪州铜柱”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作为中华民族自治第一柱,是土家族“溪州之战”历史的见证,更是王村历史底蕴的见证。铜柱高4m,每边宽0.15m,柱身中空,上端为正八边形,下端圆形,柱上铭刻3000多字的《夏溪州铜柱记》,是研究民族关系的重要实物,是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旅游节点上极其重要的一点,可作为游客观景、休闲和驻留的理想场所。

3.1.4土家建筑楼群。包括寺庙、油栈、篓铺、南杂、百货、钱庄、酒家饭店等。位于酉水河岸的众多土家寺庙群落反映了王村厚重的文化沉淀,青龙阁、土地神庙、五谷神庙、美山神庙、四公神庙、灶神庙等庙宇与山体树木掩映、与古街形成对景,体现了古镇浓厚的宗教氛围,丰满了王村千年古镇的文化形象,是王村古镇宗教文化的象征,是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内宗教氛围浓厚的旅游节点。油栈、篓铺、南杂、百货、钱庄、酒家饭店等都是王村作为古商镇的重要标志,通过这些,人们可以感悟到王村昔日商贾繁华的盛世气息。

3.1.5荷花广场。广场作为王村古镇居民的大型集散空间,是永顺土家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和土家人民娱乐活动的展演地。在广场上,人们可以领略土家舞蹈(八宝铜铃舞、摆手舞、茅谷斯等)、音乐(梯玛神歌、咚咚奎、打溜子、打猎歌、土家山歌等)、曲艺(三棒鼓、鱼鼓等)、戏曲(阳戏、花灯戏等)等文娱表演节目,是王村民俗文化的展示平台。该节点是古镇《芙蓉镇》影视中的经典场景部分,也是王村现有较大的集散空间,是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中内容最为丰富、内涵最为厚重的一点。

3.1.6迎宾柱。位于王特桥附近山坡上,交通方便,视野开阔,可以纵观三镇,俯瞰瀑布,并与铜柱形成对景。迎宾柱上雕刻的土家历史浮雕,依次表现出土家从先民迁徙时期、郡县制时期(秦至隋)、羁縻州县志时期(唐宋时)、土司制度时期(元明至清初)、改土归流时期(晚清)、清末民国日寸期、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民族确立后各历史时期土家族的重大事件,是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内集文物考察、历史怀旧、现代观光等于一体的重要游憩场所和景观节点,也是王村的标志。

3.2厘定旅游开发思路及重点

3.2.1保护传统聚落的原真性与低碳性。一方面,以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习俗和聚落自然景观为旅游内容,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布置必要的基础设施,尽量减少外来人造景观的出现。另一方面,尊重本土文化格调,在部分区域进行少量修复性建设,改造原有外侵式建筑的外形,使之与传统聚落的民族建筑风格一致。同时,在聚落以外不影响景观视觉的适当区域修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服务区,将游客住宿生活区从本地居民家中迁出,从根本上保证低碳博物馆的原真性与低碳性。

3.2.2全面挖掘和充分展现王村历史文化内涵。通过集中与分项展示,静态参观与动态参与相结合,使游客对王村历史文化、民俗传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收集整理村中遗存的各类物品,建立王村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示王村历史文化;选取典型民居进行适当布置,固定地展示王村民俗生活的真实场景,如土家织锦、土家服饰、土家美食、土家工艺美术、土家农耕文化、土家舞蹈艺术、土家建筑、王村码头文化等,使之成为土家少数民族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民俗展示基地;恢复和再现部分和已经趋于消失的民俗活动,并与民俗节庆相结合,开展游客参与性强的土家传统社巴节、赶墟、宗教朝拜、土家舞蹈等民俗活动。

3.2.3建立王村古镇特色低碳接待服务体系。村民家庭接待以提供特色低碳餐饮为主。旅游接待方面,为了不改变村落景观原貌,避免在镇内大兴土木,只在村落中选择区位及基础条件较好,特色较突出的部分家庭,进行适度包装、改造,形成一套具有浓郁的王村土家民俗特色的旅游接待服务点。旅游餐饮方面,以米豆腐、火炕烟熏腊肉、青菜酸、醋萝卜、糯米粑粑等为吸引物,深入挖掘王村土家传统饮食,发展土家美食系列,推出土家美食名菜。旅游购物方面,加大挖掘民间艺人在传统特色商品、土特产品、纪念品制作及开发的能力,比如王村土家织锦、土家木雕等。此外,土家米豆腐、土家雕刻等土家美食及土家工艺品的制作加工过程也极具吸引力和低碳性,可让游客进行低碳旅游体验。还可开发王村土家民俗服饰、民俗宗教商品、地方风味特产及旅游文化商品,可现场制作并出售。

3.2.4科学保护王村古镇低碳文化,加强宣传教育。低碳博物馆的旅游开发理念就是坚持保护第一、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促进旅游开发与资源环境的友好和谐。①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支持及弘扬民族传统风尚,积极引导古镇居民维系原有生产及生活方式。②全面恢复王村土家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使居民形成“越是原生态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传统文化是高价值的旅游资源”的共识;同时加强对外来游客低碳意识的宣传,尊重当地习俗,旅游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和破坏。

3.2.5注重古镇居民从低碳博物馆建设中的获益。争取低碳旅游开发专项资金,解决旅游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居民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导游、节庆文艺表演、餐饮、住宿、买卖、租赁等,加强居民旅游接待技能和素质培训,培养“亦农亦旅”的旅游从业队伍。政府牵头,以集体方式组织镇内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从事旅游商品生产和加工,实现共同富裕。

3.2.6与大专院校联合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政府组织,加强王村古镇与周边及省内外旅游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合作,成立低碳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高校师生组成,将为参观低碳博物馆的观众提供低碳咨询、科技辅导、讲解等多项服务。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也为王村古镇储备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进而实现“高校人才资源服务社会发展”与“区域需求助推高校建设”的双赢。

3.3博物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当前,在传统聚落旅游开发中比较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农户+农户”模式、股份制模式、个体庄园模式等。借鉴已有相关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低碳博物馆理念的内涵,并基于王村古镇传统聚落的资源特色及开发现状,笔者认为低碳博物馆理念下王村古镇传统聚落旅游开发宜采用“博物馆+居民+政府+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即将王村古镇作为一个“低碳博物馆”进行整体保护与开发,追求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的和谐统一,并协调好村民、政府及旅游开发商之间的共同利益,实现古镇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统一。具体而言:①政府负责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并负责协调公司与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规划执行、环境保护、旅游经营等方面具有监督执法权,并有权从景区门票收入中获取一定比例的资源补偿及税收;②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依托当地现有民居,雇用经过培训后的当地村民作为服务人员,统一经营管理,公司一次性取得景区开发经营权若干年,成为旅游开发经营的主体,在此期限内,要负责完善并长期维护村落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③居民在政府统一管理下,以家庭为单位,以现有户数为基准,自主参与各项旅游经营活动,并负责生产、制作低碳博物馆旅游产品,保护王村古镇资源及其文化的真实性,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提供住宿餐饮等,并按照土地等资源股份的大小享受一定比例的政府补贴,获取利益分配。

4结论与讨论

低碳博物馆理念是现代旅游开发的新视域,低碳博物馆理念在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科学开发的同时,更注重资源开发过程中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力求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和谐统一。

湘西王村古镇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和科学价值,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型文化旅游古镇,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古镇传统聚落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因素,低碳博物馆理念提供了对其传统聚落进行旅游开发的新方法。

基于王村古镇的旅游资源基础,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低碳博物馆理念的指引下,笔者提出了王村古镇传统聚落的旅游开发理念,构思了建设王村古镇低碳博物馆的基本设想。

由于现有关于低碳博物馆理念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仅提出了其基本框架和设想,可能会有一些不甚周全之处,权当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学者关注少数民族型传统聚落的低碳旅游事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参考文献

[1]逯海涛.杭州筹划国内首家低碳博物馆[N].钱江晚报,2009—06—21.

[2]佚名.山东低碳博物馆[R].2010.

[3]刘旭玲,杨兆萍,谢婷.生态博物馆理念在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喀纳斯禾木图瓦村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28(3):414—418.

[4]苏东海.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述略及中国的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1(2):2—7.

[5]刘沛林,ABBYLIU,GEOFFWALL.生态博物馆理念及其在少数民族社区景观保护中的作用一以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O05,14(2):254~257.

[6]周舒.让博物馆变得“低碳”[N].第一财经日报,2009—05—15.

[7]《中国古镇游》编辑部.中国古镇游[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宋智.依山取势,傍水筑城一从湘西王村看山地传统街区的空间文化格局保护[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196—198.

[9]吕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一湖南湘西永顺王村[J].城市规划,2005(12):106—107.

[10]高强,卢嘉.湘西王村古街一石板串联起来的街道空间[J].城市,2Oo7(12):76—79.

[11]刘沛林.“景观信息链”理论及其在文化旅游地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8,28(6):1035—1039.

[12]胡晓苒,吴必虎,余青,等.“中途岛”型旅游目的地开发研究——以湖南省顷县王村古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S1):1O—l3.

[13]佚名.千年湘西古镇芙蓉镇[J].中国地名,2006(6):84—87.

[14]张英.边缘型古镇旅游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一以湘西芙蓉镇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3—106.

[15]顺县人民改府.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利顷县王村景区旅游概念性规划(评审稿)[Z].2OO4.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时间: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13年7月